近日,大阳煤矿《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手册》正式编制完成并全面发布。该手册的落地实施,标志着该矿在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为夯实安全根基、提升运营质效注入新动能。
PART.01
破题:从“经验传承”到“标准引领”的管理升级
随着矿山人才队伍新老交替加速,以及智能化、机械化岗位的不断涌现,以往依赖“口头传授”“个人经验”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对工作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的高要求。为解决员工上手慢、操作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传承存在断层等问题,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可视化的岗位作业流程体系,成为公司提升内在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PART.02
攻坚: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次流程编制工作历时三个月,覆盖采掘、机运等关键一线岗位。编制工作创新采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框架搭建。由安标办提供统一的模板与编制规范,确保所有流程文件结构清晰、要素齐全。二是内容填充。以各岗位业务骨干和资深员工为主体,将其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最佳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与提炼,将“隐性经验”转化为“显性规程”。三是评审优化。初稿完成后,经由科队技术员、业务科室负责人多轮联合评审,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并经反复修订臻于完善。
PART.03
落地:一本“说明书”,一套“教科书”
成型的岗位作业流程,不仅详细列出每个岗位的操作步骤、作业标准、安全风险及后果,更明确了各类异常情况的处置办法。它就像一本详尽的“设备说明书”,让任何一位合格的员工都能按图索骥,完成标准作业;同时,它也像一套专业的“岗位培训教科书”,为新员工的快速融入与成长提供了清晰路径。
“以前很多操作细节要靠自己摸索或问老师傅,现在有了这份手册,每一步该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都清清楚楚,干活心里特别有底。”一位刚入职的一线员工如此评价。各队组负责人也普遍反映,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使岗位职责更清晰,工作交接更顺畅,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为后续的绩效评估与持续改善提供了客观依据。
流程编制不是终点,而是标准化管理的起点。未来,大阳煤矿将持续完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优化建议,确保流程始终契合安全生产实际;并将随技术、设备与业务的演进定期复审修订,使标准体系永葆先进性与生命力。
来源:兰花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