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地下六百米深处,乌亮的原煤如瀑布般从给煤机上奔涌而下,在轰鸣的皮带上汇成一条“黑色长河”。这条承载着矿井希望与效益的“致富路”,正将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输往地面。不远处,“猴车”往来穿梭,灯光在巷道中划出流动的光影,与轰鸣的皮带共同勾勒出矿井运输线的生动图景。这里,是玉溪煤矿赖以生存的“运输生命线”,而机运队,正是这条煤海“致富路”上最坚定的护航者。
01
精准保障在玉溪煤矿井下,绵延数公里的运输战线,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采掘前线。作为管理主运系统的机运队始终秉持“机益求精、运输高效”的理念,在打造专业化服务队组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面对矿井快节奏、不间断的连续生产需求,今年我们对主运系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造,目的就是要确保全年安全生产任务高效完成。”机运队队长站在焕然一新的控制系统前,语气坚定。在他身后,皮带输送机正以每秒4米的速度平稳运转,将源源不断的原煤输送至地面,宛如一条在地下奔腾不息的“黑色动脉”。面对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转的挑战,机运队首先在除尘降耗上做文章。通过在主井皮带和中胶系统上加装的自动喷雾装置,不仅有效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更通过抑制煤尘积聚,为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套系统能根据皮带的启停实现自动启停喷雾,在实现降尘效率的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水资源消耗。与此同时,中胶二部皮带成功加装了2#驱动,犹如为运输线装上了“双保险”。“这就好比给赛车配备了备用引擎,”现场技术员形象地比喻,“即便一套驱动系统需要维护,另一套系统仍能确保原煤运输不间断。”最让人省心省力的,是主斜井皮带保护系统的全面升级。新系统投用后,替换下来的旧保护系统经过精心调试,被安装至中胶二部皮带,实现了系统的再利用。整个主运系统的保护系统升级、完善后,真正实现了“一停即停”的智能联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转载点的堆煤难题。沿着运输线一路前行,全线护网的加装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一道道银色的防护网如同为运输系统披上了坚固的“铠甲”,不仅有效防范了安全隐患,更展现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着追求。
02
创新提效作为整天和众多设备打交道的队组,机运队职工们最懂得“土办法”往往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这里,创新就是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开始的。”正是这种朴素的创新理念,让一件件看似普通的废旧材料,在能工巧匠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进机运队的材料库房,几件看似简陋的发明格外引人注目。用废旧铁板制作的导料槽、8号铁丝弯成的线缆固定装置、废旧工字钢焊接的缓冲段……这些被职工们亲切称为“土宝贝”的创造,每一件都记录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可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它解决了我们现场的大难题。”技术员指着皮带跑偏传感器固定装置介绍。原来,主斜井皮带防跑偏传感器因安装位置特殊,一直难以牢固固定。检修班长带着组员们,利用废旧的皮带架,按照规程要求的倾斜角,反复试验改进,最终用近乎零成本攻克了这个难题。像这样的“五小”创新,仅第二季度就有三项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最让大家称道的是主协斜井皮带机头漏斗的改造,使用废旧工字钢和槽钢制作的可拆卸缓冲段,将物料落差降低近1米,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卡矸、漏煤等问题。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改造上,更延伸到日常管理中。在机运队的公示栏上,一张“英雄榜”格外醒目。队里制定的《隐患整改激励办法》,用积分制从“时间、质量、难度、举一反三”四个维度进行考核,让排查、整改隐患成了大家抢着干的“香饽饽”。“上个月我们班组整改隐患得了85分,换了顿烧烤。”90后班长壮壮笑着说。这个激励办法的出台,让全队形成了人人争当“安全卫士”的好风气,也让隐患整改变得“有利可图”。
03
育人聚力在机运队的管辖区域内,上百种机电设备、数千米的运输线路构成了一个精密运转的技术体系。要让这条“地下动脉”畅通无阻,需要的不仅是汗水,更是智慧。这支队伍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精准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多面手。“组合开关的核心在于其模块化设计,包含隔离换向开关、真空接触器、综合保护器等关键部件……”班后的会议室内,机电副队长一边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一边深入讲解工作原理,这样的专业培训,如今在机运队已成常态。今年以来,队里开展了一系列“靶向培训”,课程设置直指现场需求。从组合开关的电气原理到故障排查,从架空乘人装置驱动部结构到现场更换要领,从煤位传感器的精确校准到吊装作业的规范流程,每一课都针对现场痛点,实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一场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巷道深处全面推进。以往专注操作的生产班职工,如今也活跃在检修一线。“更换托辊、处理挡皮、排除简单机械故障等,这些工作让我们对设备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位生产班员工道出切身感受。现在,每个生产班人员都会在作业间隙主动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完成基础检修任务。这种“全员保运”的新模式,让整个队组展现出全新面貌。在巷道深处,总能看到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检修工在进行专业作业时,身边总会围着几位生产班的同事,他们时而递送工具,时而请教原理,在实战中提升技能。这种“干中学、学中干”的氛围,不仅加快了技能传承,更让每位员工都成长为系统的“守护者”。
“要想富,先修路。”在玉溪煤矿,这条地下运输线就是矿井发展的“致富路”,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机运队作为这条关键通道的守护者,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保障每一台机电设备稳定运转,用专业担当守护每一段运输线路畅通无阻,让能源动脉在矿井高质量发展中澎湃不息。
来源:兰花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