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行业变革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大阳煤矿用行动给出了响亮回答。牢牢握住“降本增效”这把金钥匙,将其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在矿井上下掀起了一场“向管理要效益、以精细促发展”的深刻变革。
01全链条管控,拧紧材料“成本阀”
材料成本是矿井运营的“大头”,更是降本攻坚的“主战场”。大阳煤矿敢于打破陈规,创新构建了贯穿计划、入库、领用、使用、回收、盘活全过程的“材料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为材料成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计划环节“精打细算”。在这里,“无预算不支出、有库存不采购、有旧不领新”是铁律。每一份材料计划都需经过“三级审核”的烈火淬炼,从队组到科室再到矿级,层层把关,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从源头卡住了盲目采购的“喉咙”。领用环节“斤斤计较”。推行“双人验收、实名领用”,建立领用台账,让每一件材料的去向都清晰可查。同时,根据不同材料特性设定领用定额,彻底告别了以往“大手大脚”的领用模式,营造出“谁领用、谁负责”的节约氛围。回收环节“变废为宝”。井下支护材料、机电配件等“下岗”物资,在这里迎来了“第二春”。通过制定详细的回收办法和建立内部共享平台,闲置物资被重新激活,在不同队组间循环起来,真正实现了“材尽其用”。成效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今年1—9月,大阳煤矿通过精准优化材料计划节约资金70万元,材料回收创效124.93万元,库存共享减少重复投资69.8万元。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正是精细化管控结出的硕果。
02修旧利废,“废料堆”里淘出“金疙瘩”
在大阳煤矿,“节约”二字被赋予了创造的价值。“让废旧物资重获新生”不仅是口号,更是全员践行的行动准则。煤矿建立起一套“清单式回收、订单式修复、考核式激励”的完整流程。从井下拉升上来的废旧电缆、开关、锚杆,经过专业“诊断”,被精准划分为“直接复用”和“修复后复用”两类。机修厂的能工巧匠们妙手回春,让损坏的配件重新“上岗”。对于那些实在无法修复的,也通过规范流程进行环保处置,真正做到“吃干榨净”。激励机制是点燃全员热情的“助燃剂”。煤矿将修旧利废成果与各队组工资绩效硬挂钩,干得好,真金白银奖励到位;完不成,则有相应考核。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从“废料堆”里淘金挖潜的积极性。1-9月,修旧利废累计创效210万元,废旧物资真正变成了为企业增值的“金疙瘩”。
03对标先进,“取真经”拓宽“增效路”
闭门造车不如开门迎风。该矿组织骨干力量奔赴行业标杆——鹏飞集团永安煤矿开展对标学习。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去”,更“拿着答案回”。在永安煤矿,对标团队深入库房、座谈交流,像海绵一样汲取先进经验。学习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材料需求,借鉴“ABC分类法”优化仓储管理,参考“阶梯式奖励”提升激励效果……每一次交流碰撞,都是管理思维的一次升级。归来后,大阳煤矿立即行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内功的具体方案,制定出包含12项改进措施的《材料管控体系优化方案》,为矿井的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再添新引擎。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下一步,大阳煤矿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持续深化管理创新,让过“紧日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让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全力以赴撬动效益提升的杠杆,为兰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磅礴的“大阳力量”!
来源:兰花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