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25年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山西焦煤展区内占据大半场地的新能源胶轮车,凭借其独特的井下运输属性,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咨询。这款来自霍州煤电亿能电气公司的产品,不仅是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而且已成为山西焦煤推动“去轨化、无绳化”井下运输改革的关键装备。近日,记者走进亿能电气,探寻这款“井下电动汽车”如何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化创新,助力煤矿井下高效运输破局。
纯电驱动,破解传统运输“老大难”
10月11日,汾西矿业宜兴煤业辅助运输大巷内,一台新能源无轨胶轮车正载着液压支架,将一站式抵达远距井口3440余米的作业面。这是该公司今年启动井下辅运系统改革、引进亿能电气5台新能源胶轮车后,所呈现的新变化。
过去,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串联成列的有轨绞车与无极绳绞车编织成“钢铁蛛网”,车轨摩擦的刺耳声响彻昼夜,断绳、跑车、掉道等时有发生,凸显传统运输痛点。而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众多矿井中,辅运人员占井下当班作业人数比例超1/3,运输事故更是占到井下事故多数,且维修费用年超百万元。更甚者,效率低下的传统运输已难以匹配当下采掘运智能化的步伐。
直面这一行业痼疾,亿能电气从2014年起便锚定方向,携手科研院校开启产、学、研技术攻关。2017年,全国首台纯电动新能源无轨胶轮车在此诞生。它并非简单的油改电,而是针对井下严苛环境打造的一套完整的电动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胶轮车搭载的高功率、低能耗、低噪音优质防爆电机,如同强大的心脏,可为胶轮车提供可靠的动力源;
体积小、容量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超100公里,可为胶轮车提供持久能量包,有效满足井下长距离、路况差的电量需求。更关键的是,该款电池加装专属保护——全温控电池管理系统,杜绝了电池过热、漏电等安全风险;
多级安全制动机制,搭配失效驻车系统液压冗余技术,如聪明的神经中枢保障车辆在陡坡、长巷中安全运行、稳稳刹车;
智能大脑——智能控制技术实时调整车辆性能,既让车子跑起来稳稳当当,还能把动能用在刀刃上;
更贴心的是车载智能系统,把便利和安全“焊”在了车上——自带“黑匣子”全程记录行驶轨迹,360度无死角环视影像,前后倒车雷达主动探路,一旦有碰撞风险、超速或疲劳驾驶,系统会马上发出警示;此外,实时监测车辆状态、井上下双向语音通话和一键SOS紧急呼叫功能,直接把安全值拉满。
这套硬核技术在实践中迅速转化为看得见的效益。“纯电胶轮车从源头上解决了传统困扰,且运行成本低,非常符合矿井智能化、绿色化建设要求。”霍州煤电干河矿下料队党支部书记薛涛平感言。目前,该矿已引进23台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无轨胶轮车。宜兴煤业运输区副区长郭虎林则给出了更直观的数据反馈:“如今,我们井下辅助运输司机减少至15人,年节约人工成本200多万元,能耗也降低了40%以上。且单程运输时间缩短了40分钟。变化可谓脱胎换骨。”
一场由纯电驱动引领的煤矿辅运改革,在亿能电气的助力下,正在集团内部全面推进。
多元车型,精准打通“最后一公里”
亿能电气新能源胶轮车能打开市场,核心在电动,亮点在车型。“井下巷道宽窄不一、地形复杂,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量身定制’。”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王爱芳揭示了亿能电气产品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在能源博览会展厅,一辆宽仅1.4米的侧向驾驶小型胶轮车,成为往来客户咨询的焦点。“这款车型特别适合狭窄巷道。司机无需180度扭头调车,左右查看即可前后畅行,能直抵传统车辆难以到达的作业面。”王爱芳介绍,这款车在矿井实践应用中也获得了高度认可。
“这种胶轮车实实在在地把我们从重体力活里解放了出来。过去在顺槽里运大型设备,全靠我们几个肩扛手抬,几百米走下来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可好了,胶轮车就能直接开到工作面。”霍州煤电三交河矿运输区职工杨小伟坦言。而刚刚引进该车型的华晋焦煤金达煤业,则更看重其为实现资源精采细采提供了可能:“资源要实现精采细采,要求巷道宽度越窄越好,这种窄型车使之成为现实。”
这两年,霍州煤电木瓜矿先后从亿能电气引进10辆纯电动运人胶轮车。这款经过多次改良,可容纳19人的电动胶轮车,让矿工享受到了“公交车”般的舒适体验。“我们持续攻关创新,优化零部件布局,逐渐将独立车头升级为整合布局,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携带工具的矿工坐感更舒适、更方便。”王爱芳说。
发展多年,亿能电气创新推出多款更具针对性的车型,精准应对各种复杂工况:超长车身物料车可将6米长的关键设备直送工作面;双向车头驾驶舱适配长距离不调头巷道;正向+侧向驾驶车型灵活应对多样工况;而矿用防爆履带式电动吊装车、叉车、挖掘车,则能在泥泞湿地、沙地、大坡度等复杂地形行驶,解决工作面深处坑洼路面的运输难题。
目前,亿能电气已打造出车宽1.3至2.1米、核载2至19人,载货0.5至8吨,涵盖正向、侧向、双头驾驶等多种模式的车型。
新能源胶轮车不仅畅销集团内部,更走进了轩岗、塔山矿等外部单位。这背后源自亿能电气对矿井需求的深度调研——公司聘请资深井下技术人员专攻创新,还在基层设立11个服务基站,实时收集反馈信息,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如今,亿能电气已拥有14个系列、300多个规格的安标产品,成为国内胶轮车型最丰富的企业。
智能集控,铺就新型高效运输网
当新能源胶轮车在井下穿梭时,如何避免新的拥堵、确保安全?亿能电气的答案是:为它装上智慧大脑,铺就一张新型高效运输网。
“前方巷道有来车,信号灯自动切换为红灯,请停车等待。”在汾西矿业贺西矿井下,一套由亿能电气打造的智慧交控网络正实时运行。车辆轨迹、状态数据以毫秒级速度同步上传至地面调度中心。“系统能预测到路口车辆会车,这为我们科学发车、避免拥堵与事故提供了可靠依据。”贺西矿运输队队长魏振勇介绍,曾经依赖人工对讲机反复协调的无序调度场景,已被算法驱动的智能调度彻底取代,运输效率提升4至5倍。
近两年,亿能电气搭乘智能化浪潮,为新能源胶轮车搭建起一套专属智慧管控平台。系统整合智能交通、调度指挥、精确定位等多种技术,实现了GIS一张图可视化展示,构建起覆盖人、车、设备、任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高效的智能算法如同资深的调度专员,综合巷道实时状况、运输任务优先等因素,为司机规划出最优路径。
在宜兴煤业,这套系统已担起了井下“隐形守护者”的角色:车辆接近弯道时触发声光预警;4G通话确保紧急情况秒级响应;安全预警装置则通过红绿灯,对进入运输区域的人员及时发出警示;所有作业画面自动存档90天,形成完整数据链。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霍州煤电庞庞塔矿井下大巷,基于该智慧平台的无人驾驶运料胶轮车已投入运行。车辆无需人工操作,便能根据预设路线精准行驶、装卸物料,助推该矿井下运输向无人化、智能化的终极形态迈进。
近两年,亿能电气多款新能源胶轮车产品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市长创新三等奖,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
从全国首台纯电无轨胶轮车问世,到多元车型精准覆盖井下全场景,再到智慧系统构建起“车—路—云”一体化体系,亿能电气正以纯电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优势,重新定义煤矿井下的运输生态,驱动着矿井辅助运输的全面革新。
来源:山西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