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浪潮席卷能源行业的今天,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智能化改造作为矿井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依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四新”应用,推动矿井生产开启安全高效新路径。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集团各生产矿井正以智能化实践破解传统生产难题,为安全生产筑牢“智慧屏障”,跑出效率提升“加速度”。
为加速矿井智慧化升级,赵庄煤业针对主斜井运输距离长、监控盲区多的挑战,为主斜井装上“智能天眼”。部署的视频监控与通信系统,构建出“无监控不作业”的全域防护体系。17台摄像机精准布控,每100米1台普通摄像机实时监测,关键区域“三目摄像机”多角度捕捉细节;高速摄像头清晰记录猴车运行状态,避免潜在风险。“天眼工程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向无人化开采迈进的关键一步。过去人工巡逻的滞后性,如今被毫秒级智能监控取代,安全管控效率大幅提升。”赵庄煤业井下机电运行工区供电队副队长侯政飞说。为了让安全看得见、管得住,长平公司聚焦井下运输与人员管理的难点,创新研发25铲板车电子围栏系统,并与“精准定位+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联动,为安全生产装上“双重保险”。该系统集采集终端、声光报警器、车载雷达等设备于一体,构建“实时感知、智能预警、主动干预”的闭环防护体系;精准授权管控模块可识别百名授权人员信息,智能场景识别功能精准判断车辆与人员互动状态,20米预警区与6米强制制动区的双重防护,如同为设备划定“安全结界”。长平公司智能信息部技术员刘基德告诉记者:“我们还将UWB精准定位系统与AI视频监控的深度融合,让井下人员管理实现‘厘米级轨迹追踪+违规行为自动识别’,真正达成‘轨迹可追溯、行为可核查、风险可控制’。系统投用后,人员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违规行为识别效率提高超30%,为规范作业流程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同样是借助AI助力,成庄矿的井下巷道中,9台AI摄像仪化身“智能哨兵”全天候守护皮带运输系统安全。针对传统监控“反应慢、误判多”的难题,该矿联合科研院所打造专属AI视频分析系统,精准识别皮带跑偏、异物入侵等6种异常状态,系统不仅“被动报警”,更能“主动防御”,在架空乘人装置区域,AI算法动态更新风险特征库,精准识别人员携带违禁物品,有效报警准确率接近90%。除此之外,成庄矿洗选厂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包括智能装车、智能配仓、智能润滑,以及在线监测和人员定位等。截至目前,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经调试后,将接入一体化平台后,大幅提升洗选系统智能化水平。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副部长刘宏杰表示:“智慧矿山建设,是集团公司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我们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矿井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控。自动化开采、无人运输、智能调度的广泛应用,也显著提高效率与安全性。智慧化矿井建设不仅实现降本增效,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技术融合,构建协同高效、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新体系。”
记者手记智慧之翼,护航矿井新生。穿梭于集团公司智能化矿井,处处可见科技赋能的印记:电子围栏织就安全结界,AI“慧眼”穿透井下迷雾,数据平台指挥生产脉搏……这些智慧之翼,不仅破解了传统生产的困局,更重塑了矿井的生命力。当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冰冷的设备有了“感知温度”,危险的操作有了“预警屏障”,矿井的每一次掘进,都向着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迈进。这,正是科技创新赋予能源行业的“新生密码”,也是集团公司书写奋进篇章的底气所在。
来源: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