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洗车间浮选油药消耗较定额降低5%,介耗指标控制在最优区间!”9月12日清晨,霍州煤电吕梁山煤电选煤厂车间主任牛琪介绍,自成本指标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后,职工们都成了节能管家。
围绕提升成本竞争力这一目标,吕梁山煤电选煤厂通过构建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与创新旧物资循环利用模式的“双轮驱动”,探索出降本增效新路径。据了解,该厂今年前八个月介耗成本降低30余万元,电力消耗减少70万度,供煤稳定率提升10%,生产效率增长5%。
精细化管控是吕梁山煤电选煤厂推动降本的重要举措。该厂财务部成本核算小组成员张芳表示,厂里成立跨部门成本核算小组,每月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开展全方位成本分析。通过将成本指标分解至厂、部室、车间、岗位四个层级,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全员成本管理格局。
以重介分选环节为例,此前介耗一直居高不下。成本核算小组通过连续15天跟踪生产数据,发现精煤磁选机能力不足、磁选机回收率低是导致介耗偏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成本核算小组组织专业部室人员开展重点攻关,推进完成精煤介质回收系统优化项目。仅此一项,年降介质成本预计可达70余万元。如今,该厂各生产车间办公室都张贴着“成本管控明白卡”,清晰列明每月各类物资成本定额、实际成本节超情况。“以前只盯着产量,现在必须时刻紧盯消耗数字。”浮选岗位工李博说,记录簿上面详细记载着每班浮选药剂使用量,“就像家里记账,每一笔消耗都要心里有数,超标不仅要分析原因,还影响绩效考核。”
除精细化成本管控外,旧物资循环利用也成为该厂降本增效的另一大亮点。走进废旧物资管理中心,工人们正忙着对报废设备分类检测。在大型工具存放区,保管员景春晖一边查看领用记录一边说:“以前各车间自设小仓库,手动葫芦、液压拔轮器等工具常常闲置。现在实行‘中心库’管理、按需调配,工具库存减少了30%。”
检修工成全萍拿着领用单前来领取电动扳手:“以前找工具跑好几个地方,现在领用归还都方便,还不浪费。”该厂还探索“跨部门调配+定制化改造”模式,将废旧输送带改造成轴流风机底座、废旧钢管用于喷淋管路铺设、刮板大链减缓溜槽磨损。1—8月份,该厂累计创新利用项目达15项,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2%。
在废旧物资管理中心修复车间,焊花飞溅,工人正对磨损的筛子大梁进行修复。“这根大梁如果报废买新需要十多万,焊接打磨修复成本不到2万元,修复后一样能用。”修复组组长李保祥向记者展示修复好的大梁。截至发稿,该厂已修复筛子大梁、刮板等15类83批次物资,按原件价格60%折算,可节约资金125万元,其中60万元修复物资已复用为备用材料配件和溜槽铺设等。
此外,该厂各单位的改造也亮点纷呈:机械队充分利用脱介筛筛体为特种钢材十分耐磨的特点,改造加固装载机铲板;排矸车间使用废旧刮板、连接环用于矸石运输溜槽、布料箱等部位,有效延长设备设施使用寿命1年以上;尾煤车间成立攻关小组,对加压过滤机使用进行系统优化,开机时长同比缩短60%,大幅降低了电耗、材料配件消耗,既满足生产需求,又减少新物资采购,成功打造了“数字管控+资源再生”的降本增效样板。
“成本管控没有终点,旧物资再利用仍有很大空间。”吕梁山煤电选煤厂厂长王振华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化成本管控,把成本账算得更细,充分挖掘旧物资的潜在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山西焦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