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华晋焦煤沙曲一矿聚焦时间、机制、人力三大要素精准发力,通过重构生产模式,精细化穿插检修、优化人力协同,有效破解生产衔接难题,实现了生产更顺、协同更优、效能更高。
重构生产模式 安全生产更高效
该矿积极摸索新的生产模式,对时间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综采工作面早班、中班专注采煤作业,夜班则专注设备维护与生产准备。如此一来,采煤作业和设备检修的有效时间分别增加2小时和4小时。
改变生产模式后,该矿实现原煤集中生产,避免了频繁交接班带来的影响,显著提升效率。检修时间的增加,使设备维护从原来的“碎片化补漏”升级为“系统性保养”。单班即可完成支架、采煤机等核心设备的深度维保,既提升了检修质量、降低了故障率,又能提前完成开机准备,为生产赢得先机。
该矿实施改革后,生产效丰显著提升:综采一队每班采煤量从4.5刀升至5刀,综采二队每班采煤量从5刀升至5.3刀,矿井原煤平均日产量提升10.4%。
精细化穿插检修 掘进作业不窝工
实施改革后,掘进工作面的有效生产时间大幅增加。该矿优化下龙花垣区域队组乘车方式,缩短通勤时间,为单班有效作业增加了1小时,确保每班都有充足时间为下一班生产做准备。帮部支护、备料、移机尼、清煤等准备工作在上一班已经完成,实现了班与班之间的高效协同。
针对主运输系统检修期间掘进作业必须暂停的实际,该矿优化掘进队组检修模式;将检修作业细化为5个专业小组,包括电工组、皮带检修组、掘进机检修组、管路延伸及钻孔组,洒水灭尘及文明卫生组,并将检修任务嵌入生产流程,利用支护间隙和主运输系统停运时间进行穿插检修,增加了工作面实际作业时间。夜班检修结束后,即可正常开机生产。
改制以来,各掘进队组每班平均进尺从4至5排提升至5至6排。
优化人力协同 组织效能增活力
生产组织的优化,如同一子落定,带动矿井效率全面提升。
通勤集约化有效释放时空资源,通过人员集中上下井,显著减少了人车往返频次,为大巷维护等工程腾出宝贵时间。目前,该轨道大巷硬化及调平工作已完成,有效保障了新工作面大型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输。
在4402工作面安装的关键时期,该矿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高效协同,组织4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分班次全程参与电缆架设、管路铺设、皮带系统安装及智能化设备连接等重要任务。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精准补位保畅通”的管理模式,推动组织效能从“简单叠加”跃开至“倍增释放”。
此外,针对新入职员工,该矿推行“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培养机制。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传帮带”,强化跨岗位、多技能实操培训,精准解决关键岗位衔接不畅问题。同时,通过抓实正规循环、优化支护工艺、强化考核激励等措施深度挖潜,进一步提升生产协同效率。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可持续的高效生产体系,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 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