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Z-280E型综掘机拐弯半径大,抹角时必须盯紧人员站位,先支护顶板再扩刷帮部!”8月16日22时许,司马煤业党委书记、总经理詹平的声音穿透机械运转的轰鸣——这是他在CT1201工作面二次切眼现场跟班期间的要求。
此次詹平写实锁定的是CT1201工作面切眼扩刷作业,该作业地点不仅是司马煤业井下首个10m宽大切眼作业地点,也是首个综采长臂充填工作面。作为当前掘进作业的“咽喉地带”——风巷物料整理、切眼扩帮、运巷监测监控线路梳理,多工序交叉,最易隐藏安全管理“暗礁”。
从16时57分踩着胶靴踏入罐笼,到23时06分带着一身煤尘升井,一次井下跟班写实,不只是“一把手”走一趟现场那么简单,更是在检验现场作业的规范程度和责任落地的扎实程度。
在此之前,詹平已多次到过CT1201工作面现场,但在这次跟班写实过程中,他看到,现场搭设平台使用的大板为轻便的镀锌钢板,提高大板强度的同时减轻了人工扛抬力度;二是在接溜作业过程中利用煤溜机尾安装的紧链装置,通过张拉泵配合伸缩油缸控制,实现接溜作业机械化,取代利用倒链人工松链,安全系数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三是利用BRWQ26/20型乳化液泵站用于单体柱架棚作业,提高了单体柱初撑力达标率,确保了顶板安全。这些细节让詹平感到十分欣慰,他当即记录下这些好做法,决定经论证后推广使用。
随后在现场停留期间,他既紧盯安全细节,也关注生产进度,一系列潜在风险和管理漏洞被逐一“揪出”。
“人工扩刷区域存在人员短暂进入空顶区、临时支护未完成抬钻机进工作面、梯子斜着搭设不牢固等情形,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实则是安全‘炸弹’!”在8月17日的生产调度会上,詹平严肃指出,综掘机操作环节,EBZ-280E型综掘机拐弯抹角半径大,抹角时人员站位不规范;工序衔接不畅、人员配合不协调,隐患排查不到位、部分工人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突出,尤其是有工人在平台下方短暂作业,搭设的梯子稳定性差,直接暴露出现场安全管控的漏洞。同时,作业工艺落后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人工刷帮、人工装煤效率低且风险高,辅助运输不能延伸至工作面同样存在客观短板,而已配置到现场的锚杆钻车因拐弯抹角作业暂未投入使用,改进后的防片帮装置也需加快推进应用。
问题背后,是管理的短板。詹平迅速组织开展溯源分析,深挖根源:现场管理方面,职工标准化作业意识不强,跟班队干、班长、安全员未充分发挥指挥监督作用,“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三惯”思想根深蒂固,责任落实“悬空”,不规范作业时有发生,侧面反映出队组在事故警示教育上效果不佳,内部监督考核不力;业务管理方面,创新意识不足,对工艺落后、风险高的作业环节,未及时研究论证使用先进装备的可行性,导致安全与效率难以兼顾。
为以罚促改、压实责任,司马煤业公司依据《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对此次跟班写实中涉及的现场跟班队干、班长、安全员进行考核处罚,并要求被考核队组开展内部“六查”溯源分析,形成问题排查、整改、验收的闭合跟踪落实机制,确保整改不走过场。
“查出问题不是目的,彻底整改落地才是关键”。詹平强调,要以跟班写实为契机,从五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一是革新培训模式,摒弃“大水漫灌”,围绕“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分批次、分岗位开展脱产培训,提升培训质效;二是强化基层指挥员能力建设,通过专项培训夯实岗位责任制、工艺技术、现场安全管理等基础,打造过硬安全管理队伍;三是深化警示教育,利用“黑色三分钟”等典型事故案例,分专业、分岗位精准开展警示教育,让职工真正将“他人事故”当作“身边警示”;四是压实职能部室责任,职教部牵头制定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安监处加强制度执行监督与责任追究,生产技术部聚焦工艺工序规范、顶板安全管理等措施落实提升执行力,形成“全员抓安全、层层保安全”的闭环管理体系;五是要用好“六查”溯源工作方法,各级管理人员针对跟班写实期间查处的重大隐患、典型隐患以及现场规程措施、本部门管理规章制度漏洞等方面问题,要深入溯源分析、督查整改,确保改进措施落地见效。
如今,跟班写实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在司马煤业近期召开的调度会上,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均有明确反馈。16日跟班写实中发现的好做法已部分推广,井下3个掘进工作面均已配备镀锌钢板,队组人员反馈使用效果良好;下组煤2个掘进工作面均启用液压锚杆钻车,顶板临时支护强度显著增强;生产技术部正联合科研院校调研论证,探讨在支护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巷道拐弯抹角半径的可行性;职教部组织开展的第二批基层指挥员能力培训也已经启动。
司马煤业“一把手”跟班写实,不仅是一次直面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更是一场打通管理堵点的攻坚行动。它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抓手,为企业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筑牢煤矿安全生产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集团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安全管理走深走实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来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