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307工作面回采推进,3月3日X50陷落柱初次显露真容,4月28日X67陷落柱接踵而至。X50陷落柱长轴128米、短轴64米;X67陷落柱虽面积较小,回采推进仍需穿越20米范围,两陷落柱累计长度接近切眼总长的2/3。两座陷落柱犹如潜伏的地质巨兽,横亘在生产前沿,为安全生产带来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何推进?大阳煤矿综放二队靠“科技+创新”找到了答案。
技术先行为预裂
面对X50陷落柱,超前谋划,按照技术先行理念,提前引入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对陷落柱矸石进行弱化处理。这项技术堪称“精准的地质手术刀”。通过高压设备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致裂管,利用其相变瞬间释放的均匀能量,对陷落柱岩体实施超前预裂处理。相较于传统爆破工艺,该技术能量释放过程可控性更强、作业安全性显著提升,不仅能提前在岩体内部撕裂密集裂隙,大幅弱化矸石硬度,还能有效缩短生产期间钻眼作业的影响时长,减少员工频繁进入前溜区域的频次,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这样原本坚硬如铁的岩体经预裂后,仿佛被“提前松绑”,为后续机组推进扫清了大面积障碍。精准“雕刻”出致裂孔。在回风巷超前支护区内,ZDY4000LP(S)钻机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轰鸣作业;员工们顶着恶劣的作业环境,反复校准开孔位置;为保障排水通畅,特意构筑煤泥沉淀池;面对孔内塌孔、涌水等突发状况,创新采用“脉动退钻”法清渣,确保致裂管顺利投放。随着一声声沉稳的爆裂声,二氧化碳预裂精准发力,陷落柱岩体应声碎裂,为机组推进铺就了安全通道。
多措并举解难题
底板松软致支架倾倒,顶板破碎现空顶……综放二队以多项小技术创新,精准破解一个个 “卡脖子” 难题。三步调架法稳根基。面对底板软、支架倾倒难题,传统单体柱摆架法效果不佳。多次召开专题会研判攻关,最终创新“拆销—调座—垫板”三步调架法:拆除支架推移梁与前部输送机的连接销,调整支架底座,在架底垫设板梁。支架调正后,重点强调移架工拉架时需用抬底千斤提起支架底盘,沿支架头尾方向在机头侧放入板梁,强化底板强度。加工制作支架防倒装置。借鉴 3408智能工作面支架的防倒结构与专用阀组,结合3307工作面支架预留孔位和管路接头进行改装调整,精准应用于受陷落柱影响的支架区域,进一步稳固支架,彻底攻克倒架难题。自制“前梁限位装置”解决自落问题。用20厘米厚钢板焊接成U型结构,两侧开孔装销轴,精准卡固在前梁柱塞位置,既能支撑前梁防止下落,又能调平梁体避免顶板冒落,还减少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频次,实现提效与降险双提升。
顶板一体化保安全
X50 陷落柱“矸石裹煤、顶板破碎”的特性,极易形成空顶隐患。创新采用“架前铺网造假顶+工作面远距离注浆加固”双保险策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防护体系。架前铺网造“人工顶板”。先将金属网缠绕在4米板梁上,用单体柱撑起板梁后拉移支架,将金属网平稳引入顶板;引网到位后,沿工作面平行方向在松软地段延伸铺网,每推进一刀便及时加装板梁,通过人为构筑假顶,从源头上遏制顶板冒落风险。远程注浆固顶板。为减少职工频繁进入煤帮危险区域的频次,在工作面新增两趟管路,实现加固材料的远距离输送与精准注入;针对煤矸交接处的顶帮薄弱点,进一步采取拉超前架、提前注浆加固等措施,多维度筑牢顶板防线,确保顶板始终稳定。
乘势而上创辉煌
7月11日,X67陷落柱顺利通过;7月21日,X50陷落柱全面突破。标志着3307工作面又进入新征程。这场攻坚战中,综放二队以引进的二氧化碳预裂技术撕开壁垒,以“小创新”筑牢支架与顶板防线,实现了 “零事故、高效率”的攻坚突破。如今,双陷落柱已成历史,综放二队正乘势而上,延续攻坚时的协作精神,聚焦后续生产衔接,优化工序、强化设备维护,全力冲刺更高生产目标,为煤矿高效生产再立新功。
来源:兰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