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科技领域持续革新的浪潮中,山西长治再度成为焦点。近日,记者从山西长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旗下的矿山应急储能供电集控系统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其在技术应用与能源管理模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高耗能行业的绿色转型与能源高效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平急两用,为煤矿用电上“双保险”
煤矿生产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晋控集团潞安易电气副总田国强介绍说:“这个项目主要是为矿山保安负荷,像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通风机、排水泵等关键设备,提供应急电源。和传统发电机相比,它的响应速度快很多,1分钟内就能完成供电恢复,5分钟内让所有保安负荷全部启动,井下安全不会出现中断。”
该项目的突出优势在于“平急两用”。日常状态下,它利用光伏绿电或夜间低价电网电量为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实现“削峰填谷”,有效降低电费成本;而一旦突发停电事故,系统会迅速切换至应急模式,为关键设备持续供电,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大大增强了煤矿应对电力故障的能力,为煤矿的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新,浸没式液冷成关键亮点
储能系统的散热问题一直是行业难题。普通散热方式效率低下、稳定性欠佳,难以满足煤矿储能系统的严苛需求。而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浸没式液冷技术,一举攻克了这一难题。
浸没式液冷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电池“浸泡”在冷却液中。储能系统的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散热不及时,极易引发温度过高、热失控,甚至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问题。该技术通过冷却液直接接触电池,能快速且稳定地带走热量,有效避免了这些隐患。再搭配全氟己酮消防系统,更是将安全性提升到了新高度。这种高效且安全的散热方式,是全国煤矿储能项目中的首次应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智能管控,精准调控能源流向
在电池舱旁的监控屏上,BMS电池管理系统和EMS能量管理系统正协同运作。工作人员介绍,BMS系统如同电池的“健康管家”,时刻精准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保护机制,确保充放电过程安全高效。而EMS能量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储能系统的“智慧大脑”。它借助先进的算法,依据实时电价波动以及井下复杂多变的用电需求,自动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充放电策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人工调度相比,EMS系统的调控更加精准、高效,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5月启动施工,目前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它不仅是山西长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大胆探索,更是全国煤矿行业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随着该项目的正式投运,其示范效应将逐渐显现,有望推动飞禽走兽老虎机煤矿企业借鉴这一模式,加快高耗能行业的绿色转型步伐,助力我国能源产业向高效、安全、绿色的方向迈进。
来源:长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