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老马岭,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然而在山腹深处的唐安煤矿,一场无声的战役正进入关键阶段——他们的对手,是素有“煤矿第一杀手”之称的瓦斯。如何驯服这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威胁矿工生命和生产安全的“猛兽”?该矿的答卷上,写着五个力透纸背的大字:创新与实干。
“3331”:一张智慧的防护网走进唐安煤矿的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数据闪烁。技术员小李紧盯着实时更新的瓦斯浓度曲线,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动。对于这座高瓦斯矿井来说,瓦斯治理就是安全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复杂的地质条件更让这场战斗难上加难。“以前是凭经验,现在是靠数据、靠体系,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3331工作机制’,这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矿工们用智慧织就的一张立体防护网。”抽放科张科长说。“你看这第一个‘3’,”张科长解释道,“抽采、通风、监控,三级联锁,环环相扣,像三道铁闸,死死卡住重大隐患的咽喉。”“这第二个‘3’是:人员轨迹、‘一钻一视频’、瓦斯参数三同步。每个钻孔打得好不好,抽采效果怎么样,做到心中有数,再也不是‘盲人摸象’了。”第三个“3”,则是责任链条的层层压实——专人包面、过程可溯、责任到人。“就像给每项工作都上了三道保险。”张科长语气坚定地说。最后的“1”,是动态把脉的系统体检:每日分析揪“病根”,每周复盘调方向,半月“扫雷”除隐患,每月研讨开“药方”。而每月一次,矿长、总工程师们雷打不动地亲自下井,到最深处的各采掘工作面测量瓦斯基本参数。那天,新来的技术员小张跟着下井,看着领导们一丝不苟地记录、比对,他真切感受到:“这不是走过场,是真正的‘望闻问切’,给矿井做深度体检!”
分区抽采:南北双翼的“精准打击”六月的清晨,抽放科技术员冯扬波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他习惯性地打开最新的瓦斯抽采日报表。一串串数字在屏幕上滚动,他拿起计算器,手指飞快地按动,发出清脆的“哒哒”声。突然,他的动作停住了,眼睛紧紧盯着这一串串数字,又低头飞快地验算了几遍。“高负压系统抽采负压同比提升35%……抽采浓度提升18%……瓦斯抽采纯量……提升了76%!”冯扬波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成了!分区抽采真的成了!”这份惊喜,源于矿上的一次创新大胆的“分家”。过去,整个矿井的瓦斯抽采系统“一肩挑”,负担重、效率低。矿技术团队反复论证,创造性地将系统划分为“南北双翼”。北翼的战场,交给两台精干的CBF630-2泵;南翼的硬仗,由两台升级版的CBF630-2BG3泵全力承担;而那些复杂区域(高位钻孔、沿空留巷、老空区)的“散兵游勇”,则由两台CBF810-2低负压泵专门“收拾”。“这就像给不同的战场配备了专属的精锐部队,”冯扬波兴奋地比划着,“以前日均抽采量卡在1.2万m?,现在南北翼协同发力,直接冲到日均2万m?以上,增长了66%!”分区抽采模式的优化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冗余度,有效抑制了瓦斯超限风险。这份实打实的成绩单,也为矿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泵站新生:“钢铁卫士”的24小时守护瓦斯抽放泵站,是整场战役的“心脏”。随着矿井向更深、更复杂的区域开拓,这颗“心脏”的负荷日益沉重,旧泵站已力不从心。矿领导班子果断拍板:升级改造,刻不容缓!五月五日,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焕然一新的瓦斯抽放泵站成功带载试运行。巨大的轰鸣声再次响起,却仿佛奏响了一曲安全新乐章。它不仅为矿井筑起了更坚固的防线,更为矿井通风减负和低浓度瓦斯利用打开了新天地。走进如今的泵站,仿佛置身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城堡”。常师傅,这位在轰隆声里坚守了十几年的老矿工,如今最爱带着他的徒弟们进行“设备健康打卡”。他步履稳健地走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指着粉刷一新的墙壁和锃亮的设备,声音里满是自豪:“环境清爽了,隐患就藏不住啦!瞧瞧,每台设备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参数、责任人、维保记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监控室的巨大屏幕上,瓦斯流动的脉络清晰可见,如同矿山的生命线。常师傅凝视着屏幕,脸上是安心的笑容:“现在这泵站,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钢铁卫士’,24小时睁着眼,替咱们守着安全呢!”更让他和工友们期待的是,矿上正积极行动,计划将处理后的低浓度瓦斯用于供暖,让昔日的“祸害”变成宝贵的资源,真正实现变“害”为宝,经济环保双丰收。
夏日的阳光洒满老马岭,也照亮了唐安煤矿瓦斯治理攻坚的前路。创新引擎轰鸣,实干脚步铿锵。唐矿人深知,守护矿工生命安全、推动矿山绿色发展的征途永无止境。他们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深耕不辍,用智慧和汗水,让安全的盾牌更加坚不可摧,在瓦斯治理的篇章里,写下更绚丽的色彩,为矿山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兰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