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一座深藏于地下的“智慧堡垒”正悄然崛起,改写着传统矿山的作业场景。寺河煤矿二号井打破“苦、脏、累、险”的行业固有标签,以科技为笔、党建为墨,在千米巷道间绘就创新发展新画卷——数据中枢如同“智慧大脑”,实时为矿井安全生产“把脉”;智能通风系统化身安全卫士,24小时守护井下平安;红色党建力量犹如强劲引擎,驱动转型发展加速前行。从人工作业到智能管控,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一场由“智”而生的“煤”好变革精彩上演,为能源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样本。
1数据中枢——“智绘”矿山数字新图景
“作为能源国企,我们有责任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推动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化矿井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寺河煤矿二号井负责人说道。 在“两化”融合发展趋势下,该矿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科技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立足系统、装备、管理等实际,围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目标,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科技赋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系列智能化项目深入推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踏入矿调度指挥中心,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科技氛围。在这里,全矿各业务系统数据平台画面实时显现,是矿井践行“智能+大数据”战略的直观体现。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众多信息化应用逐步落地,原有机房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不堪重负,扩充和扩容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将矿井智能化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依托可靠数据实现智能、精准决策,该矿新建数据中心,搭建超融合平台,并在内部虚拟机中构建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等子系统的运行环境,将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园区、智能通风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融合,为煤矿自动化作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操作人员在地面控制中心可通过网络对井下设备进行启动、停止、调整运行参数等一系列远程操作,实现了部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作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度。同时,数据中心、超融合平台和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搭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一体化数据共享,优化了生产衔接、指挥调度等环节,显著提升了协作效率。2024年底,该矿成功通过省级智能化矿山建设中级评定验收。2智能防线——织就井下安全“防护网”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追求效率效益双突破的同时,更注重安全的保障。以前,矿井通风系统依赖人工或半人工操作,面对井下瓦斯浓度突变、风量异常等紧急情况,如响应迟缓、未能精准调控和按需供风,会严重威胁井下作业安全、制约生产效率提升。为解决这一难题,寺河煤矿二号井新建了矿井智能通风系统,实现了井下通风系统的实时监测。“如今,智能通风系统宛如矿井的‘呼吸系统’,借助各类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模型,24小时全方位监测井下风速、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工作人员只需点击控制终端,就能实现风门的自动开关和风窗叶片角度的实时调控,为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机电管理部特级技师甄晋强介绍道。 为营造安全舒适的井下作业环境,该矿还在主要通风设施及关键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风速仪、声光报警器和数据采集站,实时监测现场风压、风速及风流方向,保障井下通风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此基础上,智能通风决策及控制平台将基础数据汇总至数据中心超融合平台,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通风智能管控、有害气体定向抽排和风险预警响应。通风管理部党支部书记李旭云说:“全自动化运行的智能通风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矿井通风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能耗,还将井下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减员提效目标。” 除智能通风系统外,火灾监测系统也是守护矿井安全的重要防线。过去,传统火灾监测手段存在诸多盲区;如今,智能化火灾监测系统凭借敏锐的感知力,能捕捉到细微的温度变化和气体成分异常,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显著提升了火灾防治的精准性。3党建领航——奏响转型升级奋进曲
在寺河煤矿二号井,闪烁的智能调度大屏、平稳运行的万兆工业环网、高效协同的主运集控系统,勾勒出现代化矿山的智慧图景。而在这科技感十足的背后,涌动着澎湃的“党建红”,为矿井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寺河煤矿二号井紧扣“双集中”路径和“十化”抓手,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矿山智能化建设中,让党建从“软指标”变为发展“硬支撑”。创新党建机制,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党建特色创建活动,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样板,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为打通党建服务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基层党支部建设不平衡不协调、党员分布呈现“三多三少”等问题,矿党委全面梳理党员组织关系,创新推出“1+1+N”党员帮扶计划,即1名矿领导、1名党务骨干带领N名职能业务部室党员下沉生产一线党支部,结对帮扶、攻坚克难。27名业务与党务骨干奔赴责任区和联系点,化身“多面手”——搬家倒面时,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树障清理时,他们是不畏辛劳的“清道夫”;故障排除时,他们是技术精湛的“抢修队”。当综掘二队遭遇矿井首条底抽巷施工难题时,他们一头扎进现场,反复勘察、激烈研讨,最终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为施工铺就安全高效的“快车道”。帮扶期间,累计指导区队攻克8项机电难题,设备故障影响时长同比锐减23%,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在考核激励上,矿党委针对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分别制定“专属标尺”——给党支部配备精心编制的工作清单、流程图,让各项任务有章可循;对党支部书记实施“三维评价”,从党群部门、支部班子、全体职工三个维度,对其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画像”。考核结果按“433”比例统计,在党建例会上公开“晾晒”,与绩效考核、工资收入紧密挂钩,成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这套“激励+鞭策”的“组合拳”,让党支部书记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扛起责任,以实实在在的党建成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寺河煤矿二号井将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深挖大数据、物联网潜力,积极探索实施数字孪生技术,全力构建覆盖全域、智控全程的智慧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开采流程智能化、设备管理自动化、安全管控实时化、数据应用多元化、协同作业一体化”目标,在能源革命新征程中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