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裹着新绿气息的微风掠过塞北大同。5月19日,位于大同市云冈区的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数据中心一派繁忙。步入主机房,一组组黑色机柜在恒温恒湿环境中高效运行,服务器端的环形指示灯交替闪烁,勾勒出这座现代化煤矿“智慧中枢”的科技图景。
上午9时许,塔山煤矿信息化管理部部长陈建龙和多名技术骨干正全神贯注地部署着AI视频反“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系统。轻点鼠标,随着系统启动,井下多部监控摄像头应声转动,数百米深处的作业场景瞬间跃上电脑屏幕——从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到运输巷道的皮带机,每个关键位置的工作细节都一览无余。陈建龙微微前倾身体,其目光在25个分屏画面间快速移动,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异常。
“井下安全无小事,传统安防是‘被动响应’,依靠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打造‘预见性安全’新范式。”陈建龙表示,“目前,塔山矿已实现井下所有作业区域监测设备全覆盖,可对上千个点位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所采集画面及数据将会通过井下万兆环网和5G专网快速稳定地传输到矿端的数据机房。”据了解,该系统内置国产算力卡,可实现实时视频分析、轮巡视频分析及定时抓图分析,并涵盖43种AI算法。不仅能识别井下采煤掘进、设备维修、日常巡检等不同岗位的标准作业动作,还能监测人员是否进入危险区域,判断现场人数是否超标。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系统会立刻自动报警,并把异常信息推送给管理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生产效率。
“我们近年还建设完成了塔山矿产量时空预警系统、大数据融合平台、矿井大型设备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项目等。”塔山煤矿研发中心主任王伟光说,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该矿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提升了采煤工效,还节省了生产作业的人力、时间,人工智能建设的好处日益凸显。
从采煤机智能切割煤壁到放顶煤作业全自动化,从智能化自主调节井下通风系统到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变化主动预警……如今的塔山煤矿,智能生产、数据应用、信息共享已深度融入管理全流程,成为精准管控安全、高效统筹生产、驱动技改创新的科学支撑。
自2020年以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共14座矿井积极布局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建成包括塔山煤矿在内的5座智能化矿山。以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井下“网约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设备先后投入到生产中,并围绕矿山智慧大脑综合基础平台、智能装备和机器人、5G技术应用等方向,加快推进技术突破,持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