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霍州煤电庞庞塔矿综放二队高秀华班组扎根井下一线,以卓越的实践成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写下生动注脚。今年4月,这支由21名普通矿工组成的队伍被评为飞禽走兽老虎机:工人先锋号,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普通班组到行业标杆的蜕变。
以制度为基筑牢安全防线
走进庞庞塔矿5-106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队伍,将“三严三化”管理体系深植于日常工作中,通过严抓安全生产标准化、严控质量动态达标化、严管绩效考核精细化,构建起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安全是煤矿的生命线,更是矿工家庭的幸福线。”班组长高秀华的话语掷地有声。高秀华班组实施“双控双防”机制,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五步隐患排查法”——岗位自查、班组互查、专项检查、动态抽查、闭环整改,成为行业典范,隐患整改率始终保持100%。在5-106工作面回采期间,他们借助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顶板离层预警,并运用“阶梯式支护法”将顶板下沉量降低42%,成功化解了大倾角煤层开采风险。
制度刚性执行与人文柔性关怀并重,是高秀华班组的安全管理密码。他们建立“三违”人员帮教档案,通过党员结对、家属协管、心理疏导等多维度干预措施,让“我要安全”成为全员自觉。5年来,该班组实现了“零工伤、零事故”,工作面优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安全为天”理念。
以技术为刃破解行业难题
面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这一行业难题,高秀华班组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革新勇气。在5-10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为克服大倾角煤层易片帮、难支护等技术瓶颈,该班组自主优化放煤工艺,通过精细控制放煤口大小、位置及放煤时间等参数,成功将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1.5%,多回收煤炭资源3.2万吨,增加经济效益860万元。
“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员的专利,而是每名职工的必修课。”这是高秀华班组的共识。他们建立了“金点子”孵化机制,鼓励班组成员立足岗位开展微创新。拉架工胡军设计的电液控缆线防护管,有效保护了线路;采煤机司机温小白改造的机载瓦斯断电仪保护罩,提升了仪器防护性能;刮板输送机司机邢康龙设计的转载机处全断面护网,保障了人员通行安全;胶带司机马瑞龙设计的烟雾保护试验装置,让保护试验更便捷高效。5年来,该班组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其中“大倾角综放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实践”荣获霍州煤电科技创新二等奖,多项成果在全矿推广应用。
在智能化建设浪潮中,高秀华班组同样勇立潮头。他们与矿生产技术部联合攻关,完成工作面视频监控系统升级,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参与设计的跟机参考数据,有效提高了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拉架工的工作效率。如今的5-106工作面,已实现一键启动三机、电液控操作支架、自动跟机拉架、数据收集,让矿工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智慧管理者。
以匠心为炬培育时代新人
在高秀华班组,“传帮带”不仅是技术传承,更是精神赓续。他们构建起“三维立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训夯实基础,每月开展专项应急演练锤炼实战本领,每季度举办“技能擂台赛”激发成员潜能。副班长梁路路表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行家里手,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该班组鼓励成员提升学历,并将技能等级与绩效挂钩,促使成员主动自我提升。此外,他们还主动邀请矿内技术人员、设备厂家人员、行业专家授课并下井指导,全方位提升成员的技能水平。
五载耕耘,硕果累累。高秀华班组先后培养出6名岗位技术能手、9名技术骨干,成为矿区人才孵化的标杆。荣誉等身,初心不改。面对“工人先锋号”这一崭新起点,该班组已绘就新的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智慧矿山”建设,探索5G+工业互联网在井下的应用场景;攻关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力争将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3%;完善全员创新激励机制,致力于打造煤炭行业创新标杆……
“我们不仅是煤炭开采者,更是能源革命的践行者。”这支煤海深处的先锋队伍,正用智慧和汗水,在千米井下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让“工人先锋号”的旗帜在井下高高飘扬。
来源:山西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