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这次制造刮板输送机真的只需要一个月时间?以前可都得两个月呢,你可别把牛皮吹大喽!”
“没问题,4月底百分之百给你合格产品!”
在飞禽走兽老虎机:汾西矿业公司设备修造厂焊接车间里,焊接师傅张勇信心满满地回答着工友的提问。
在张勇身后,设备修造厂新引进的中部槽焊接机器人正挥动着长长的机械臂,根据弧光轨迹,准确无误地拼接着刮板输送机。
这是汾西矿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汾西矿业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远程智能操控等新技术,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管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汾西矿业在决策模式上勇于探索,积极引入DeepSeek大模型,让AI(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决策。”汾西矿业机电管理部副部长周顺说。
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在春检期间尝试采用AI辅助,依托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算法,快速梳理各项数据,精准分析潜在故障并给出诊断建议,极大地缩短了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
汾西矿业南关煤业公司将DeepSeek大模型融入“五述”安全管理平台,设置安全管理、安全分析、生产优化、设备诊断、智能问答和合规审查六大功能模块。
“采煤机摇臂不升降的原因是什么?”南关煤业公司综采队采煤机司机陈建宏在设备诊断模块提交了问题。很快,“五述”安全管理平台给出包括故障概率分布、安全规程强化、诊断建议和扩展建议在内的具体方案。
“五述”安全管理平台开发者廉玺介绍:“我们在后台铺设时,给DeepSeek大模型‘投喂’了包括《煤矿安全规程》、产品参数、设备说明书以及以往的一些故障信息,让DeepSeek大模型充分熟悉企业情况,从而给出准确的方案。”
目前,汾西矿业普通职工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安全知识自检,有效提升班前会效率;技术人员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及时处理并针对性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管理人员可通过“五述”安全管理平台梳理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状况,更好规划下一步工作。
从人人出力到“新同事”帮忙
“我的‘新同事’能24小时监测瓦斯!”汾西矿业水峪煤业公司瓦检队职工雷生平对智能巡检机器人赞不绝口。
决策模式的变革,为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汾西矿业不断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实现了从人人出力到人工智能辅助的转变。
目前,26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覆盖汾西矿业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关键区域,凭借精准的传感器和AI算法,解决了人工巡检测不准、看不全的痛点问题。
设备修造厂焊接车间里,张勇正带着他的“新同事”——中部槽焊接机器人全力赶制新订单。焊花飞溅的厂房内,张勇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操作着显示屏,和“新同事”打配合。
“原来我们两个人一块儿,烟熏火燎2小时才能制成一架中部槽。现在好了,我在这动动手指头,看着它就行啦。这个‘新同事’真不赖!”张勇乐呵呵地说道。
应用初期,焊接机器人会出现断弧现象。设备修造厂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尝试更换导电嘴、加装地轨,群策群力解决焊接机器人“水土不服”的问题。重新“上岗”后,焊接机器人已能适应各种焊接场景,单节刮板输送机焊接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75分钟,产品合格率跃升至100%。
许多这样的“新同事”,在汾西矿业井上下各类生产场景中成功“上岗”。
从“躬耕井下”到地面智控
汾西矿业调度指挥部大屏上,汾西矿业曙光煤矿井下1232智能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皮带机等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乌金如瀑布般奔涌而出。屏幕上只见机器转,不见人奔忙。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决策、生产环节的深度应用,汾西矿业乘势而上,推动开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了从“躬耕井下”到地面智控的转变。
“这是我们依托‘110’工法和远程操作平台,打造的‘地面操控、井下无人’智能综采工作面,可在地面一键启动井下设备,减少入井人数,更好地保障安全,起到减人提效的作用。”机电管理部一级专员程辉介绍道。
2024年,曙光煤矿原煤完全成本同比下降16.8%,生产效率同比提高30%。
设备的默契配合、生产组织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汾西矿业自主研发应用的煤矿采掘机电运输设备EMP监测平台。该平台可实时监测和综合分析各矿采掘机电运输设备开停信息,计算设备的开机时长、开机率、停机次数等关键指标,将各矿机电设备运行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实时驾驶舱模式展示,使汾西矿业管理人员与各矿相关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简单来说,有一个‘帮手’可以清晰识别出生产组织良好与不佳的矿井,找出瓶颈与改善点,给出改善措施。”程辉说。
目前,煤矿采掘机电运输设备EMP监测平台已覆盖汾西矿业机电管理部、调度指挥中心等所有部室,以及26个生产(基建)矿井单位;收集并统计各种设备882台,存储数据310余万条,并对接集成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