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高平市的大地上,兰花集团伯方煤矿正经历一场能源利用的深层次革新。
3月24日,春日暖阳下,伯方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现场,一如既往地繁忙。巨大的管道如银色的长龙,向着远方一路伸展。走进锅炉车间,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与传统锅炉房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里面的噪音非常小。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低浓度瓦斯,在这里化身成为供暖的热能来源。
长期以来,煤矿井下低浓度瓦斯的处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由于受到安全、技术、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制约,井下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浓度瓦斯通常是直接排空。这一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伯方煤矿总工程师刘随方告诉记者,从能源角度看,瓦斯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掉,实在可惜;从环境层面而言,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直接排空会加剧温室效应,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伯方煤矿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开展了低浓度瓦斯燃烧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是瓦斯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别小看这项技术,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低浓度瓦斯高效利用的大门。以往,7%—9%低浓度瓦斯在燃烧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爆燃、回火等安全问题,让人们对低浓度瓦斯的利用望而却步。但伯方煤矿的科研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实现了低浓度瓦斯的稳定燃烧制热。
刘随方说,这一突破,不仅补齐了煤矿瓦斯低浓度利用的技术短板,让那些以往只能当作废气直排的低浓度瓦斯有了新的“使命”,也切实破解了低浓度瓦斯“用不了、排不得”的行业困境,让原本被视为“烫手山芋”的瓦斯摇身一变,成为了造福矿山的新热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伯方煤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将项目直接建在瓦斯泵站附近。这一决策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是瓦斯可以就地转化成热源,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和安全风险;其次,产生的余热还能用于加热井筒,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接受采访时,刘随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说:“经测算,该项目年利用瓦斯纯量202.8万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标煤2454吨,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达到了3.6万吨,对环境保护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项目在经济上也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每年能为矿山节省超600万元取暖费用,再加上瓦斯利用补贴和碳交易收益,矿山实现了大幅降本增效。
2024年,伯方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飞禽走兽老虎机: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刘随方满怀信心地表示:“该项目是我们传统能源企业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传统能源企业也可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水平,让飞禽走兽老虎机绿色技术在矿山落地生根,实现从‘黑色能源’到‘绿色动能’的华丽转变。”
郑璐原作
记者手记
破解难题需要勇于创新
在国内,现有的瓦斯利用技术虽然种类不少,像发电上网、蓄热氧化、工厂化提纯等等,但这些技术普遍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发电上网需要建设复杂的发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前期设备投资巨大,而且对瓦斯的浓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蓄热氧化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低浓度瓦斯,但工艺复杂,运行维护管理的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工厂化提纯则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和技术瓶颈,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这些难题犹如一道道坚固的壁垒,严重制约着煤矿低浓度瓦斯的高效利用,也让众多煤矿企业在瓦斯处理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伯方煤矿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能源企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无限潜力。只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那些曾经被视为难题的废弃物,都有可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改善环境的宝贵资源。这一样本,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转型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