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中,我们不仅要算出效益账,还要算出安全账。”近日,在常村煤矿综采一队安全工作例会上,队长闫越在讲解班组核算运行体系上说。在2024年的安全生产组织工作中,综采一队成绩斐然。原煤生产任务圆满收官,共计完成281.4万吨,顺利达年度产量任务目标。安全生产材料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相较于计划指标下降了0.9%,人工直接工效达到85.12吨/工......这些数字背后是班组核算体系在发力。
党建引领筑根基
班组核算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今年以来,常村煤矿综采一队按照潞安化工集团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常村煤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结合队组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情况,强化党建引领,逐步完善了班组核算运行体系,并围绕该体系多举措确保2025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提升队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党员责任区与成本管控点深度融合,让每个党小组都成为降本增效的前沿阵地。”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李利军说。
在2303工作面,“党员示范岗”格外醒目。检修班班组长李亮亮正带领组员围绕“优化机尾联网工艺”的问题进行探讨。该队党支部自推行党员包设备责任制后,从党员到职工,从班组到队组,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从支护、人工投入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
此外,该队党支部在夯实班组核算工作开展中,通过构建“双向驱动”管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该队打破传统层级管理局限,每月组织一次职工提案献策活动,将问题发现与解决端口前移至生产一线。同时,该队以“自下而上”的内部驱动力为核心,职工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作为,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搭建“问题发现、方案研讨、成果转化”闭环管理模式,让原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层级持续优化,形成“上级安排+职工反馈”的双轨运行模式。这种管理创新既保持了上级指令的执行力,又激活了基层首创精神,为队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对标管理压责任
为有效实施班组核算运行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综采一队创新实施了“班组对标提升工程”,通过构建“三级对标体系”,压实班组核算责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安全生产与经营效率双提升。
该队以班组为最小对标单元,将对标责任精准落实到副队长、班组长。“班组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细胞,其执行效能直接影响到队组安全生产是否高效。”闫越表示。通过层级递进管理模式,将对标压力传导至基层末梢,确保“真对标、真提升”。在制度设计上,建立“真实对标、高效执行、竞争激励”三大优势机制,通过月度验收评分与动态奖励分配,激发班组内生动力。
在对标实施路径上,创新构建“三维入口”体系。纵向对接各专业科室管理要求,由队部制定年度对标计划,各班组按需认领核心指标;横向拓展自主创新空间,生产、检修等不同班组可自主选择常村煤矿内外先进标杆开展对标。同时,畅通职工参与渠道,鼓励个人结合岗位实践提出创新项目。“我们建立‘双轨立项’机制,既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又为基层创新留足空间。”该队技术员闫鑫介绍。
为确保对标工作取得实效,配套建立“双轨激励”机制。一方面将对标成果纳入班组月度考核,按项目完成质量给予0.1分/项的专项加分;另一方面设立不同分值的浮动奖励,由班组长根据贡献度自主分配。这种“分值”的双重激励模式,有效激发了职工参与热情。
“我们围绕班组核算运行体系,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对标体系,实现了管理效能与职工素质的双向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李利军说。下一步,该队将持续深化班组核算运行体系,加强对标管理,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持续激活班组“细胞”动能,让班组核算融入每个生产环节,推动队组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