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峰煤矿的开采规模持续扩大,原煤产量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井下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西胶带与北胶带带式输送机,作为曾经的运输“大动脉”,在日益增长的生产压力下,逐渐暴露出运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的运输需求。
需求迫近,旧况待新
四采区胶带下山皮带与北胶带皮带的运输转载点,如同两个“麻烦制造机”,紧紧挤在西胶带机尾。这不合理的布局,就像道路上的严重拥堵点,皮带卡堵和跑偏现象时有发生,运输效率大打折扣。而北胶带带式输送机,在长期超负荷的“高压”工作下,频繁上演过载停机的“意外戏码”,干式变压器的接线柱也不堪重负,常常因电流过大而“罢工”,安全生产如履薄冰。面对如此困境,设备改造已刻不容缓,成为东峰煤矿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精心规划,全力投入
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该矿领导迅速做出决策,果断投入资金,启动井下带式输送机改造的“攻坚战”。此次改造目标清晰,重点瞄准西胶带与北胶带带式输送机这两大“主角”。对于西胶带带式输送机,计划在其现有长度的基础上,朝着四采区胶带下山方向延伸约50米。这一举措就像是拓宽了交通要道,通过巧妙分离落煤转载点,获取了宝贵的缓冲空间,清理浮煤也变得轻松许多。同时,将简易机尾升级为坚固耐用的固定式机尾,还特制了9米长、由200毫米槽钢打造的缓冲架,大大增强了设备的承载能力,使其能轻松应对繁重的运输任务。针对北胶带带式输送机,改造的核心聚焦在驱动部。通过提升电机功率,并配备高性能的组合变频器,如同为设备装上了更强劲的“心脏”,有效解决了运量不足和频繁过载的顽疾。同时,将电机电压等级从660V提升至1140V,运行电流大幅降低,成功避免了过载时烧毁干式变压器接线柱的风险。此外,对流煤簸箕的改造也别具匠心,使煤炭运输更加顺畅,漏煤现象大幅减少。
协同作战,高效推进
该矿运管科在接到改造任务的第一时间,迅速化身“协调中枢”,与机运队、综掘二队、准备队等多部门紧密联动,精心策划施工方案。各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场紧张有序的改造“战役”蓄势待发。随着清脆的开工哨声响起,改造工程正式打响。首战任务是拆除北胶带机头电缆和改造架空乘人装置线路。工人师傅们宛如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仔细检查设备的每一个“零件”,确认无安全隐患后,便有条不紊地拆除相关设备。在后续的施工班次中,旧电机、变频器等如同“退役老兵”,被依次运出场地,而新的变频器和电机则像“生力军”,迅速安装到位。与此同时,西胶带的换皮、展皮工作,以及机尾架、滚筒和中间架的兑运与安装也在同步推进,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施工期间,运管科、机电科和基层队部安排专人全程跟班,技术骨干时刻坚守现场指导。面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等重重困难,全体施工人员毫不退缩,他们团结一心,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瓶颈突破,未来可期
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全体参与人员成功攻克一道道难关,顺利完成西胶带与北胶带带式输送机的改造任务。此次改造堪称一场“华丽变身”,彻底消除了长期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设备安全性也得到质的飞跃。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设备升级,更是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的完美见证。它为东峰煤矿未来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体员工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如今,东峰煤矿正以全新的姿态,昂首阔步迈向更加高效、安全的发展新征程,在煤炭行业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兰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