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为天。近年来,常村煤矿充分运用“六查”工作法,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现场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末端被动治理迈向源头主动防治,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常村煤矿运用“六查”工作法整治隐患成效显著。全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人员不安全行为数量均显著下降,隐患到期整改率达到10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矿上下的共同努力,也是“六查”工作法科学性与实效性的有力证明。 责任压实到现场
在常村煤矿,通过“网格化”包保管理模式,以“点、线、面”为单元的网格式安全包保管理体系,在每个网格装入“人、物、事、各类风险点”等信息,进行管理、运行和风险应急处置。从生产一线到日常生活区域,从地面设施到井下作业场所,常村煤矿将井下、地面生产现场及场所细分为众多网格状单元,成功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高密度、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该体系实行“负责人全面包保、分管领导系统包保、专业科室业务包保、队组主体责任包保、岗位设备设施包保、安全监管责任包保”的责任制,形成了各层级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网格化包保模式。通过“网格化”包保管理模式,常村煤矿进一步明晰了各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与具体内容,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顺畅有序的运行机制及规范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与人性化。2024年,井下437个巷道及作业点被精准划分至29个主体队组、11个业务包保科室,由安全监管部门的27人负责监管,从而建立起所辖区域全覆盖的网格化包保 “一张网”清单。安监部门依据“六查”溯源责任落实书,对检查出的典型问题隐患进行严格分析追责。通过对问题隐患的溯源,各科室共完善标准、制度、责任等24条,队组完善112条。 标准执行在现场
在2024年12月11日的现场检查中,开拓炮掘队的段忠慧在25采区水仓工作面敏锐发现有3架棚棚拉杆不直,这一静态重复多发隐患被他及时上报至队组。队组迅速依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展开整改,严格要求顶、帮部锚杆必须打设成线,背紧背牢且均匀摆放,前后成一条直线,每架棚顶设置6根,帮上每帮4根,数量必须充足,每根刹杆前后用木茬紧密背紧。相关队组在深入分析隐患根源后,认定此隐患的直接原因是当班架棚工对工程质量标准执行不力,随后对网格化包保人员和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考核。这仅仅是常村煤矿深化推行“六查”工作法以来的一个缩影。
以规矩为方圆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为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档升级”,该矿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落实和管理考核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按照“先干对、再干好、一次干到位”标准化创建思路,对井下采掘、机电、运输等系统,细化日常标准化验收,大力推行“清单式”隐患排查模式,不断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如今,走进常村煤矿的生产现场,醒目的安全标识随处可见,整洁明亮的巷道令人心旷神怡,每一项设备都有专人精心维护和检查,真正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在这样高标准的环境下工作,我们心里无比踏实,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要规范操作行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常村煤矿综采一队员工王岩由衷感慨道。 自觉执行为现场
常村煤矿综采一队作为“六查”工作法的积极践行者和受益者,精心制定并实施了员工隐患汇报激励制度。该制度遵循员工自愿排查、分级奖励、闭环管理的原则,不对员工自主排查安全生产隐患设定硬性指标或任务,充分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员工自主排查出的隐患,综采一队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一般隐患、较大隐患、重大隐患三大类,并分别制定了明确的赋分标准。一般隐患汇报及处理赋分标准为10分;较大隐患主要涉及支架上较难处理的问题、工作面照明线和信号线、扬声器线道损坏等,其汇报及处理赋分标准为20-30分;重大隐患则主要针对工作面电缆、保护损坏、三部溜连接环损坏等可能导致大型设备停产事故的隐患,赋分标准为30-100分。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累计汇报隐患达354条。其中一般隐患264条,合计加分2640分;较大隐患67条,合计加分1410分;重大隐患23条,合计加分900分。这一制度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排查隐患、人人参与管理的浓厚氛围,构建起事故隐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在安全生产的道路上,常村煤矿将继续牢牢把握“安全舵”,筑牢坚实“安全基”,稳步跑好“安全路”,以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开创安全新局面,并向着更长远的安全周期奋勇迈进。
来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