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寺河煤矿二号井调度一楼的数据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在宽敞明亮、光线柔和的模块化机房内,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机柜巍然矗立,宛若精密的科技卫士;矿井上下从开采到运输的全生产过程精准地映射在监控大屏上;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巡检,对井下各系统进行智能诊断,分析研判当前的生产状态;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指示灯交相辉映,它们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传输、存储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仿佛让数据在智能矿山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遨游。
这就是寺河煤矿二号井顺应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潮流,积极筹措,于11月投入试运行的数据中心。如同全矿的“神经中枢”,只需轻轻一触屏幕,这个智能管控平台就可以对井下设备进行智能巡检,将分析预警信息进行关联展示,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数据中心建设随之成为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举措。
“煤矿开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有井下综采、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系统,如何对所有子系统实施智能联控、智能决策,是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首要难题。而且,以往各个系统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模式,在煤矿运营过程中各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还会导致数据‘孤岛’问题。要想打通各个环节,使其发挥出最大效能,就要以超融合平台和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为基石,做好数据管理,实现采、掘、生产辅助等业务系统的融合,建立矿山感知、分析、预测、决策与控制的完整的智能系统,形成一套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体系,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矿矿长王静说道。
“数据是人工智能之基,为了使项目高效有序地推进,矿上高度重视,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层层明确负责人,做到分工明确。还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计划,全力保障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甄晋强是该矿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从2024年5月开始他和技术攻关小组不断梳理矿井子系统架构,多次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讨论,最终完成了数据中心的建设。
正所谓修好高速路,才能跑出高速度。为了实现数据与智能决策无缝对接,该矿采用12台华为服务器设备,搭建出超融合平台,在内部虚拟机中构建出智能综合管控平台,集成了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园区、视频AI、智能通风系统、火灾监测系统、带式输送机智能化集控系统、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灾害系统、水文系统、单兵装备等子系统。
其中,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在远程控制与自动化作业、数据处理与整合、预测性维护与故障预警等方面表现不俗,为煤矿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作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操作人员可以在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对井下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如启动、停止、调整运行参数等,实现了部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的准确性;利用超融合平台收集的数据,处理井下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例如,对采掘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可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基于对设备运行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建立出设备的故障预测模型,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对比分析,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给出维护建议和预警信息,使矿井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维护,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了煤矿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数据中心、超融合平台和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建立,还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孤立平台设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子系统分割运作的模式,实现一体化数据共享,打通了各个环节,加强了跨系统协同,使采煤、掘进等各种应用场景融合运用,对生产衔接、指挥调度、井下应急演练、井下救援等有着重要作用,不仅为矿井的安全保障、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还对提升调度效能和实现智能化建设的总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寺河煤矿二号井数据中心的建成及投运标志着该矿智能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下一步,该矿将继续打造“聪明大脑”,坚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拓展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将其触角延伸至煤矿生产各领域,为采煤工作增加“含智量”,为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来源: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