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万物皆可“文旅+”,工业旅游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将先进现代生产科技、悠久工业发展历程呈现给飞禽走兽老虎机人。近年来,不少煤炭企业也在尝试开展煤矿工业旅游。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开发出哪些不同的模式?又有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往下看!
当煤炭工业遇上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将一个矿区打造成工业旅游景区,并能叫好又叫座?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煤炭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煤矿生产方式也从简易落后走向智能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甚至新中国成立前就投产的“支柱煤矿”,纷纷因资源枯竭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工业遗迹、废弃矿区。这些老矿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举步维艰。
如何充分利用好工业遗迹、历史资源,为转型发展助力?近日,笔者来到河南能源焦煤集团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解密”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王封矿,如何从一个煤炭资源枯竭的废弃矿井发展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百年老矿煤炭资源枯竭后,怎么转型?
通过“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的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景区。
“西大井1919国旗教育馆中珍贵的国旗,今年6月2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送,编号为2023-0190,曾于2023年7月9日在天安门广场升挂。因为7月9日是焦作煤矿工人反帝大罢工纪念日,所以这面国旗对百年焦煤具有特殊的意义。”10月31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负责人王保才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介绍刚落成不久的西大井1919国旗教育馆。
10月1日上午,在激扬的国歌声中,河南省首个天安门国旗教育馆——西大井1919国旗教育馆正式开馆。国旗教育馆两侧,红旗迎风招展,灿若云霞,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国旗教育馆一经开放,就成为社会各界热衷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国庆长假期间,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7.2万人次。”王保才高兴地说,国旗教育馆的落成开馆,为该景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是依托王封矿工业遗存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王封矿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是英国福公司于1919年在焦作开凿的最大矿井,俗称“西大井”,曾是1925年声援“五卅运动”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拉响汽笛的地方。焦作煤矿工人罢工中展现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得到过毛泽东同志的盛赞。
1996年,因煤炭资源枯竭,王封矿封井,发展多种经营,先后创建铁合金厂、烧碱厂等十几家企业。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企业因高耗能、高污染相继关停。2007年,王封矿实施政策性破产,更名为王封冶化,2017年再度更名为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封实业)。2019年,借助王封矿百年工业遗存和“红色记忆”,王封实业进军文旅领域,打造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为加强景区管理,2020年,经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党委批准,成立焦作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同王封实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机制。
“漫步王封矿,俯拾皆是历史遗迹和工业遗存。这里保存着焦作唯一的英式矿井井架、福公司坑口电厂遗址、河南境内最早开通的铁路道清铁路支线等众多工业文化遗存……但在几年前,这些无比珍贵的资源还是被人遗忘的‘工业遗迹’。”王封实业党群部部长徐海霞介绍。
“当人们认为王封矿已经走到了尽头时,我却从矿区大量工业遗存和厚重的历史中看到了曙光。王封矿煤炭资源枯竭了,但其文化富矿刚刚开始开采。这不是百年王封矿的结束,而是一段新历史的开始!”王保才回忆起自己2016年临危受命,担任王封冶化董事长、总经理时的情形,感慨万分。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
王封实业抢抓发展工业旅游的政策红利和焦作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依托自身工业遗迹、文化遗产,将“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并在5年内先后建成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西大井1919家风家训文化馆、焦作楷模人物馆、煤海之星人物馆、谢延信先进事迹展览馆、洞见1969、廉洁警示教育馆、西大井1919国旗教育馆8个展厅展馆。此外,景区内多功能教室、视频教室、自助餐厅、健身场所、学员宿舍相继建成,还精心打造了红楼铸魂、大井雄姿、宝塔云绕、觉醒晨辉、文楼打卡、栈桥夕照、名亭蕴英、碧塘问荷、老街新貌、奇树怀春十大特色景观。
从废旧矿区到风景如画的网红景点,曾经没落的王封矿蜕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在2024年1月正式升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还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和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红色教育基地、全国煤炭系统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第一批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自2019年6月运营以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共接待游客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近260万人次。
在多个光环的“加持”下,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不仅为当地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样本、注入了新动能,也让王封实业职工见到了真真切切的红利:企业从濒临破产、职工70%在家待岗,到实现扭亏增盈,固定资产增加1500多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1.8万元提升到现在的6.72万元。今年前10个月,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
煤炭企业缺乏文旅经营经验和人才队伍,怎么入手?
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专业培训,招聘大学毕业生充实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与专业文旅咨询公司对接,不断提升景区综合创建实力。
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号接踵而至,当大家都为西大井的蝶变纷纷点赞、叫好时,身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掌舵人的王保才,比初期景区建设时的心情更加复杂。
“喜的是濒临破产的王封矿成功转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干部职工愁容满面的脸上挂上了久违的笑容;愁的是如何带领干部职工,让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走得更远、更好。”王保才说。
王封实业是河南能源焦煤集团二级单位。因焦煤集团产业格局仍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作为新兴产业的文旅产业板块,焦煤集团一方面没有这方面的管理经营经验,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人才极度短缺。王封实业的原有职工大多从事煤矿生产工作,对文旅产业这个新领域可以说“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缺啥就补啥,不能吃个饱,也不能饿着跑。”身为企业领军人的王保才带领职工,秉承“集智出行、借船出海”理念,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从领导班子到职工人人都是景区讲解员、导游,都能熟练地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文旅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招聘了20余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景区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积极与省级专业文旅咨询公司对接,不断丰富完善景区整体设计方案,提升景区的综合创建实力。
王保才说:“顺应焦作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我们致力于发展文旅、文创产业。我们相信历史的力量,相信人文的价值,更相信景区涅槃重生的未来。”
面对资金紧缺、周边环境急需改善等发展难题,王封实业变压力为动力,利用自身优势资产寻求银行支持,并积极寻求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先后争取到资金1500万元。同时,在焦煤集团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充分利用自身红色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优势,同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委党校等多家高校、单位合作,建立完善动态师资库,目前有在库课程80余项。打造了《“特别能战斗”精神是焦作城市文化的底色》《大力弘扬和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等特色课程,先后为焦煤集团、焦作市、中站区、河南省属国有企业等开展了136期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景区收益和综合影响力。
“西大井作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党支部到西大井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学共建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就是看中了他们的特色课程,大家都受益匪浅。”10月31日,率队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开展活动的中国信达河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燕阳表示。
景区导游林海梅每次向游客介绍景区历史时,都不忘介绍自己由煤矿职工到景区导游的身份变化。“王封矿作为百年焦煤的一个缩影,利用工业遗址科学规划文旅景区,不仅盘活了百年王封的工业文化资源,而且探索出一条符合焦作市全域旅游的工业旅游之路。”林海梅说。
对老矿厂发展工业旅游,有何建议?
延续好工业文脉,挖掘历史美感,重新植入创意办公、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前卫业态,使旧厂区焕发新生。
纵观转型发展历程,从起初景区创建,到如今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脱胎换骨的王封矿,转型发展中离不开对发源于此的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深刻内涵的挖掘。
2022年3月15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调研。有一幕令王保才记忆颇深:“当我们介绍在‘特别能战斗’精神引领下,西大井由煤炭资源枯竭的废弃矿井转型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公园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景区时,楼阳生书记连声称好。他强调,工业遗存是城市历史文脉,要保护好利用好,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对我们极大的激励。这是我们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建成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工业遗产的新坐标和红色旅游的新高地的极大动力。”
也正是对百年红色基因的传承,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脉,精心打造了《工人夜校》《井口怒吼》《西大井的铃声》《赓续特别能战斗精神》红色情景剧,使广大市民和游客更为真切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重温英模事迹,真正将红色文化渗透进心间,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西大井1919红色教育基地,由废旧矿车轮、齿轮、链条等工业元素塑造的‘西大井之光’铁艺雕塑,斑驳的小礼堂墙面上方的蒸汽机车车头形象,红色门窗、红色拱门、墙体手绘组成的档案馆,无不凸显百年王封矿的厚重文化底蕴……”采访中,来自北京的游客葛慧慧深有感触地说道。
从废弃煤矿到文旅景区,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沿街门面房的月租金由起初的每平方米十几元上升到80多元。目前拥有200多家商户入驻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大井小巷文化风情街”,堪比焦作市中心城区最繁华地段,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二次创业的场所,更成为焦作市地标商圈。
“从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感觉到,工业旅游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旅游新宠儿。工业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同时可以满足其对工业发展过程的探究,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我也相信工业旅游必将大有作为。”谈及工业旅游的发展前景,王保才深有感触地说。
采访结束后,笔者看到王保才独自走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一路走来不断有人和他打着招呼。看着热闹的景区、生意兴隆的店铺,他步履坚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结合景区未来发展定位,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力争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打造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希望像百年王封矿这样的老矿厂,延续好工业文脉,挖掘历史美感,重新植入创意办公、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前卫业态,使旧厂区焕发新生,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王保信心十足地说。
开发工业旅游六种模式
●工业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展示工业遗产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的工业旅游开发方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厂房等的保护。根据工业遗产的规模和自身特点,可以分为露天博物馆和室内博物馆。露天博物馆能够为游客展示独特的工业景观,同时提供生产场景再现等产品。室内博物馆则以展示当时的生产文化、产品为主,并配合解说、表演活动,提高游客体验度。
●开放空间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周边有大量居住用地,且建筑遗存较少的工业遗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遗产所在地逐渐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周边也逐渐被住宅小区所包围。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景观公园、公共休憩场所等,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带动提升周边地块环境。
●综合体发展模式
受“混合使用”理念的影响,一些工业遗产地被开发为集商店、咖啡厅、餐馆、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体。
●创意产业园模式
这种模式与前三种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围绕“创新、艺术”开展再利用活动,赋予工业遗产新的文化涵义,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北京的“798”是创意产业园模式的典型案例。
●旅游度假地模式
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工业遗产旅游逐渐兴起。这种模式将工业遗产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门类设计主题游览路线,突出对原有工业文化的展示。
●工业特色小镇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工业文化特色小镇模式的提出,为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找到了新的产业着力点。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