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单井规模达120万吨/年以上,煤炭行业人均生产效率达1800吨/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95%……数据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国煤炭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平均单井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我国仅有煤矿329处、平均规模9.9万吨/年。1982年,我国取消过去不允许群众集资办矿和私人办矿的体制限制。1983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影响下,乡镇和个体煤矿大量上马。1997年,全国煤矿数量达到最高峰值8.2万处左右,平均规模仅1.67万吨/年。199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乡镇煤矿工作会议,对乡镇煤矿进行清理整顿。20世纪末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关井压产、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和去产能等政策措施。截至目前,我国煤矿数量已从2014年的1.3万多处压减到4200处左右,平均单井规模120万吨/年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
煤炭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发布,提出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两淮、黄陇、冀中、宁东、陕北以及新疆14个大型煤炭基地。截至2019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95%。2012年,我国建成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7家,产量合计12.2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6%。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亿吨级企业8家,产量合计21.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4%;排名前10家企业的原煤产量合计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1.5%。
原煤全员工效大幅度跃升。1990年,我国原煤全员工效为1.217吨/工;2023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全员工效达8.953吨/工。从人均生产效率看,1978年,全国煤炭行业人均生产效率为137吨/年,1999年为276吨/年,2012年为750吨/年,2018年为1000吨/年,2022年为1800吨/年。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原煤全员工效达43.8吨/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安全高效矿井数量和产量不断增加。1992年,当时的煤炭工业部提出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2007年,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从首批12处到2001年突破100处,再到2022年的1146处,安全高效矿井不断增多。2022年,全国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个·月),原煤全员工效16.77吨/工,平均产能273万吨/年,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以上;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采煤队683个,其中有9个采煤队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煤矿职工数量减少、素质提升。1994年底,全国县营以上煤矿在册职工逾500万人,加上乡镇煤矿,全国煤炭系统约有700万人。2012年,煤炭从业人员526万人,班组数量约25万个;2022年,班组数量约15万个,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023年,煤炭企业从业人员261.9万人,同比下降0.7%。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煤矿工人中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兴办煤炭技工学校。1990年,煤炭技工学校发展到118所。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14所矿业学院扩大招生规模,为煤炭科技、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专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煤炭行业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2015年的7.57%提升到2022年的13%左右。截至2023年,煤炭行业共有技能大师832名、技能大师工作室10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3个、全国创新争先奖6人、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28人、煤炭行业技术能手250人。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