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近年来,陕西煤业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在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协同、绿色环保等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生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科技向“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陕西煤业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加速成果转化,形成了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良好态势,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坚实。
2023年10月,陕煤首套8m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张家峁矿业公司2203综采工作面投产运行。
同年11月,在曹家滩矿业公司,世界首创自主研发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及配套设备重载试运转成功,并采出第一刀煤,我国煤炭一次采全高跨入10米大关。
从8米到10米,提升的不仅仅是高度,更带动了煤炭新质生产力在装备、基础材料、加工设备、技术工艺、认知理念等全方位跃升。经历了从实验试运转到稳步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从月产79.6万吨到136.3万吨,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正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强劲动能。
陕西煤业积极推广超长工作面、小煤柱、110工法、长钻孔水力压裂、超高压水力割缝和液态二氧化碳驱替置换瓦斯等新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灾害治理能力、安全高效生产能力同步提升, 实现矿井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陕西煤业加速建成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集群为依托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实践“人工智能+”智能化采煤、智能快掘、巡检等多种应用场景的协同作业,努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在采掘、运输、通风、洗选等方面全覆盖。
经营成“链”,激活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瞄准煤炭产运销全流程数字化协同,陕西煤业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构建起贯穿整个价值链的数据集成系统和管理模式,加速向“数智企业”转型。
以“链”谋变,以“链”谋新。陕西煤业根据所属井工煤矿的特点,创新构建具有陕煤特色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双十体系”,聚焦生产过程和经营管控“十大过程、十大环节”,通过煤炭“产供销三网一平台”数字化实时管控体系,依托全业务、全流程的生产经营数据,将业务与财务有机融合,动态掌握安全生产态势、物资消耗储备、煤炭销售业务的全流程数据,实现“纵向共享、高效协同,横向联动、业财一体,智能分析、科学决策”的管理目标。
自该模式运行以来,覆盖“陕西煤业—矿业公司—生产矿井”三个层面,截至2023年,商品煤成本同比下降超5%,全年集采价格指数较国家PPI平均值降低2.3个百分点,达到了物资“零库存”、安全生产“零影响” ,物资保障能力和质量水平显著增强。
此外,通过建成使用“煤炭运输销售网” 和“智慧零售” 系统,实现了合同签订到煤款结算全过程线上办理,装煤进场车辆排队时长降低了45%,装车效率提高30%以上。
该模式环环相扣,贯穿整个产业链,实现了“出好煤、买好价、算好账”,达到了经营管理“日清月结” ,使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及时精确纠偏。
生态逐“绿”,积蓄新质生产力新势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陕西煤业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修复、矸石处理、大气污染等方面持续深耕,厚植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蕴,使矿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职工生活更幸福。
乏风、水源热及空压机余热利用、光伏发电、“空压机余热+天然气锅炉”、地热能、全自动超低氮燃气蒸汽锅炉……陕西煤业按照“清洁+”思路,研发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清洁能源利用范围,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保,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陕西煤业加大“数字+”在生态环保中的应用,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时空大数据平台”“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节能环保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截至目前,陕西煤业已建成11处国家级绿色矿山,16处省级绿色矿山,绿色矿山入库率达75%以上,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绿色“新答卷”。
来源:陕西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