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在阳泉高新区,华钠芯能公司的钠离子电池车间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工作。车间内,钠离子电池热压机、分选机等现代化设备高速运转,一只只方形电池陆续下线。经过数次的充放电试验检测后,合格的电池包成品打包待发。
近年来,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缺口不断扩大,钠离子电池以其成本低、长循环寿命、高能量转换效率、高安全性、宽温区等优势崭露头角。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时代的到来,在“双碳”目标下,最好的路径是“电动中国”,而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动中国”“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对于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华阳集团而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华阳集团早在“十三五”期间就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并大力实施电动重卡、架线电气化重卡、电动无轨胶轮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光伏发电、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新型产业,积极抢占新一代电化学储能行业的“黄金赛道”。
“按照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布局,我们在钠离子电池等新兴领域探索实践,抢占钠电新赛道,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强强联手,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努力构建‘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华阳股份董事会秘书逯新保表示。
2022年9月,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具备年产4000万只圆柱钢壳钠离子电芯和年产98万只方形电芯的产能。目前,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和PACK电池生产线已实现量产。
此外,华阳集团与中科海钠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合资成立了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设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1.2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23年7月,钠电产品通过全国首批测评,华阳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产业第一梯队。同年8月,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发布。今年3月,华钠芯能公司与科达自控子公司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签署了万套(100万只圆柱电池)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
“下一步,我们将以‘质’为关键,强化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提升产线效率。同时,深挖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全力培育壮大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华钠芯能董事长靳生龙表示。钠电产业是华阳集团向“新”而行、产业转型的一个重头戏。今天的华阳集团全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循“新”出发,向“质”而行,积极向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紧紧抓住“双碳”目标这一窗口期,高瞻远瞩,已经形成了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光伏、大同项目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成势。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走进华储光电的数字化车间,可以看到高速焊接机飞速运转,数千件光伏组件穿梭其中,一块块光伏板从高效有序运行的智能化产线产出。
2021年,华阳集团加速能源结构转型,瞄准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布局建设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设计10条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已实现4条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可生产“P型”和“N型”光伏组件。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双层数字化生产车间,制造转换率超过22%的182、210大尺寸组件,力争建成技术和质量双领先、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数字化样板工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先进新材料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华阳方案’。”华储光电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王磊说。
此外,近年来,华阳集团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探索远不止于此,超前布局大同项目,勇登未来产业制高点;发展高端纳米纤维新材料,打造产业升级新优势;首批白绒产品中试下线,实现了高端产品进口替代;“6+2+2”万吨/年PBAT及制品项目投产,系列终端制品覆盖禁塑政策范围内的一次性塑料产品;人造金刚石单晶裸钻,让飞禽走兽老虎机论克拉卖……换道领跑,助推华阳从“试点”走向“示范”,由“示范”迈向振兴。
未来,华阳集团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在新赛道上,跑出新成绩、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华阳新材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