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的第二年,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带来了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打通科研人员与基层交流通道
随着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在设备应用过程中,张世丽和工友时常会有一些困惑。比如,专业知识与技能要重新学起、新装备在现场应用时经常“水土不服”等。
“智能化矿井需要从上到下的一个完整架构,并且各个环节要相互协作,达到整体智能化推进的目标。”张世丽说。
此外,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进程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新装备与现场实际应用差距较大等问题突显,制约了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前进步伐。
因此,张世丽今年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帮助基层解决制约智能化矿山建设发展的难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基层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可以顺畅地到科研院所进修,进一步优化双方交流程序,实现优势互补;建议高校注重智能化、智慧化矿山建设综合人才的培养,在设立采矿、机电、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考虑设置智能化矿山建设专业。”张世丽表示。
2022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张世丽建议相关部门围绕《意见》专项,制定煤炭行业的有效落实举措,为煤炭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绿色开采成为煤企可持续发展方向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能不能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在能源革命上当好排头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对于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张世丽说。
张世丽调研发现,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持续开发,中东部部分矿区开采深度已经达到千米以上,部分省区后续储备不足,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安全稳定供给。因此,绿色开采应成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张世丽介绍,绿色开采包括集约化开采模式、智能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高效率与高效益、井下无人少人作业、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智能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
“绿色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对环境破坏小、减少工作面压力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将地面废料进行井下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张世丽表示,“目前,各煤炭企业都在围绕各自存在问题,探索绿色开采之路,但因初期投入大,可借鉴经验有限,技术推广速度并不快。”
加快推进绿色开采技术推广应用
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张世丽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开采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一是建设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级综合试验区。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区设立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区,设立智能绿色开发技术试验中心与实践基地,建设国家级智能绿色示范矿井、智慧矿区,高质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产业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设智能绿色矿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支撑试验区建设的智慧矿山、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矿井下空间利用等示范基地。大型露天矿开发与生态治理并举,以开发促生态改善。推进矿产开发、废弃闭坑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国家级智能绿色矿业样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新型矿业产业生态。
三是创新培育矿产资源型地区数字化产业新业态。支持矿产资源型地区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大对综合试验区“5G+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智慧矿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在示范区建设数字产业急需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四是开展矿区-城市智慧绿色小镇建设示范。在综合示范区打造集矿业科技研发、能源与技术交易、数字产业技术孵化、技术交流培训、工业文化展示、地域风情旅游和绿色智慧生活空间等为一体的矿区-城市智慧绿色小镇,深化矿区与城市双向互动,探索融汇绿色能源、绿色生态、智慧物流、数字产业-特色文化的矿区-城市融合新模式,为资源型地区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建设提供样板。
五是建立矿区立体化开发体系。推进煤与共伴生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动力能量等资源协同化勘查、开发与利用;推进矿产资源协同开发,在矿区就近进行矿产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煤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除了应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发,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之外,还应建立常态化的煤矿退出机制,推进老旧矿区生产与转型的超前对接。另外,还应考虑煤炭与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深度耦合,走多能融合、多能互补的道路。”张世丽说。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