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新闻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过去一年
我们勇创佳绩硕果累累
有太多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新的一年
我们奋楫扬帆笃行致远
满怀信心奔赴下一个锦绣华年
经面向师生、校友等
通过网络广泛征集意见
中国矿大2023年度十大新闻
新鲜出炉!
让我们共同回顾
这一年矿大的重要时刻
我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4月20日至9月8日,学校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期间,学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理论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事业发展、做好检视整改,推动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校上下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志、务实之举、担当之责和创新之策,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参加教育部非中管直属高校主题教育交流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中央主题教育官网、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教育部官微、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江苏教育报均报道了我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赵跃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赵跃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赵跃民教授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专家,在煤炭干法分选和筛分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创立了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和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技术,在我国煤炭、冶金和化工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煤炭高效干法分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为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煤炭分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工作,培育了包括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及青年项目入选者等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
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智慧矿业创新集群、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充分调研、自主设计、严格论证的AS-01“矿大南湖号”SAR遥感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矿大南湖号”是我国乃至全球首颗矿业专用卫星,是国内领先的高分辨率、轻量化、全天候遥感信息卫星。“矿大南湖号”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智慧矿山星链计划”正式启动,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矿业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与多元专属服务,成为智慧矿山领域划时代的突破性成果。
我校杰出校友陈清泉院士荣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光荣当选。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第一时间向其表示了祝贺,陈清泉院士在回复中动情讲道:“感恩母校矿院的培育、教导、鼓励与支持!”
陈清泉院士提出了电动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车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多次获得国际性科技杰出成就奖。
一直以来,陈清泉院士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曾于2012-2015年受邀并获聘担任原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他和诺奖得主Carlo Rubbia在中国矿业大学创办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他现任院长。他为引领推动我校电气、信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多次受邀回校主持或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主旨报告,引领我校年轻学者关注前沿、紧跟前沿,时刻保持科学探索的激情与热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陈清泉院士还十分关心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领衔开设了研究生创新课程《四网四流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钱七虎班”揭牌成立
5月2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钱七虎班”揭牌仪式在我校南湖校区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A108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八一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我校党委书记刘波、副校长叶继红出席仪式。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国主持揭牌仪式。
钱七虎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讲话,首先对我校“钱七虎班”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钱七虎班”的学生要志存高远,立志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他指出,科技创新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钱七虎班”的成立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勉励同学们要养成不盲目服从、善于想象、敢于批判的思维和习惯,推动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发展。
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
共建矿大意见签署
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矿业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建中国矿业大学。
《意见》指出,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矿业大学优势和特色,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更好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建中国矿业大学。
11月28日上午,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到我校调研。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蒋锋,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我校党委书记刘波、校长宋学锋,赵跃民院士陪同调研。王祥喜在调研时表示,希望学校认真落实有关共建任务,突出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打好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的组合拳,为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校胡振琪教授荣获202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颁奖大会并讲话。我校环境与测绘学院胡振琪教授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胡振琪教授长期从事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是我国该领域最早的博士。他首创了采煤塌陷区边采边复和黄河泥沙充填的耕地复垦技术,解决了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治理耕地恢复率低的世界性难题;攻克了自燃煤矸石山阻燃型生态修复技术,解决了矸石山易复燃的重大难题;创立了以“土层生态位”和“土壤关键层”为核心的土壤重构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修复后土壤质量差的难题。成果推动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使塌陷区变“产粮田”,矸石山变“生态园”,为保护我国耕地红线、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绿色矿山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变荒芜为沃土的‘大地医生’”。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与行业协会一等奖9项,授权国家专利64件,出版著作9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生态修复先锋奖”和Barnhisel(科技贡献)奖。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喜获佳绩
7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共计4项教学成果奖项目获得二等奖,其中独立完成2项,参与完成2项。我校作为独立完成单位的《基于“两优”理念的“四融合、三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两个成果奖项目分别获高等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7号)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共有22门课程获得认定,其中线上课程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门、线下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2门,居全省第三。至此,我校共有4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直以来,我校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再出发、再推进、再深化,出台《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全面落实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有关文件要求,统筹推进有组织的教学学术研究改革,开展多层次的课程建设培训、经验交流会,组织多方位的课程建设辅导报告、一对一指导,全面加强高质量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矿大金课。以课程建设撬动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助力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矿大品格的一流本科教育。
我校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
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依托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科研机构,我校赵跃民院士作为中方实验室主任申报的“能源资源高效加工与洁净化利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被正式批准立项建设。
该实验室是我校获批的首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该平台围绕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面向能源资源学科领域世界科技前沿和“双碳”目标重大需求,从煤炭/矿产资源智能高效分选、洁净转化及固废综合处置、煤基材料制备、CO2吸附转化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实验室旨在通过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深度与广度,加大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矿业工程国际一流学科,汇聚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创新人才,承担能源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国际前沿重大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推动煤炭/矿产资源加工利用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我校王虹教授当选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于1月19日上午进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无记名差额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了144名江苏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校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虹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虹教授先后入选第十五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计划,担任期刊Applied 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8.663)编委和外联编辑,中国微米与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Nature Chemistry和Nature Materials等三十余个期刊特约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马达/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基于矿物复合材料的高级氧化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