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还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的新部署和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把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聚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强有力支持。
1.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擘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要目标。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擘画,加快开辟绿色低碳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美丽中国建设新动能新优势。
塑造绿色科技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绿色竞争带来的各种危机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未来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塑造全球绿色低碳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通过殖民主义的方式,通过世界性的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取得。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新路径的科技支撑和重要基石。
推进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经济高效与能源低碳、生态优美与环境友好等的全面高质量发展。从经济来看,面对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双碳”目标要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存在强耦合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必须以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经济绿色转型,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两难困境,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从社会和生态环境来看,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人民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态环境的动力引擎,有利于提升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促进绿色、均衡、协调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2.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面向世界绿色科技前沿、面向绿色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绿色低碳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夯实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地位,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为占据绿色科技制高点提供源头供给。从科技发展史看,科技制高点具有引领带动性强、攻坚难度大、任务目标聚焦等特征。绿色低碳科技制高点上的重大突破,带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加大绿色低碳等领域创新投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抢占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污染难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战略保障。
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统筹绿色低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科技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各环节,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活力。比如,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绿色制造等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等绿色低碳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深海一号”实现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光电子技术带动产业规模占全球近一半。我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达到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降低了产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提高了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成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与重要动力。
为高品质生态环境构建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飞禽走兽老虎机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以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关键支撑,建设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全球新增森林面积的1/4来自中国,我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以绿色低碳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取得新进展,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攻关,全国重点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57%,已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绿色低碳科技能力大幅增强,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好了充分准备,必将助力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征程上,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过程,对标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勇攀低碳科技高峰,增强绿色经济增长、低碳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路径。
以美丽中国建设为重要目标,优化绿色低碳科技战略布局。瞄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强党中央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与顶层设计,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加快布局一批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大科学设施、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构建绿色低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体系,搭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和统筹建设国际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区域优势互补、绿色创新与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绿色低碳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的龙头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联合体和高科技园区,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以绿色低碳环保为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聚焦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技术短板,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技术研发,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加快清洁燃料与过程替代、新能源储能、碳捕获等技术攻关;在城市建筑和系统减排领域,加快超低能耗建筑、绿色智能建筑、资源循环型耦合等技术攻关;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加强对抗生素、全氟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新污染物监测与关键技术攻关。二是聚焦传统产业环节短板,加快低碳能源技术迭代。提升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推动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攻关与应用,布局先进电网、高效率储能、氢能等新赛道新领域。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以绿色低碳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
以战略科技力量为基本抓手,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战略需求,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基本抓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绿色低碳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领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与科技自立自强匹配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育培养,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打造一流绿色低碳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卓越工程师,建设全球绿色科技人才中心和世界绿色科技创新高地。
以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为关键举措,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从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来看,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发展逻辑,以绿色数字化和数字绿色化融合为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治理与绿色化发展。比如,在研发设计环节,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绿色仿真、绿色工艺等;在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治理体系监控能耗和碳排放情况,优化流程,提升能效,实现清洁生产和智能制造;在经营管理与污染治理环节,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设备数字化管理、智能仓储、绿色配送、远程运维、数字化污染防控等,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以国际科技合作为资源平台,融入全球绿色科技创新网络。以全球视野、国际眼光、合作思维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与平台,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网络。加快牵头组织国际绿色低碳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业标准体系,提升在全球绿色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等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全球绿色低碳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谱写新篇章。
作者简介
陆小成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