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研究会金融分会及《能源》杂志联合主办的“2023新能源电力圆桌会议暨新型能源体系研讨会”在市中区举行。来自全国能源领域的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和能源企业领袖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以“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风光储产业发展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的重点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能源绿色转型贡献了智慧力量。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市中区委常委、副区长孟庆顺,山东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孙伟,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能源》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周岳轩,市中区副区长张健、张都清及国家电网、国家能源、中广核、南瑞集团等能源龙头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支持单位。
会议举行了市中区人民政府与《能源》杂志社签约仪式,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政企媒”融合发展的典范,围绕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品牌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打造高端产业论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能源行业信息研究、助力产融结合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设。
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能源》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周岳轩为本次会议开幕致辞。
鞠正江表示,市中区作为省会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产业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越,当前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二次创业”。辖区聚集了“国电系”能源企业机构200余家,涵盖行业监管、设备制造、人才培训、高端科研、电力金融等全产业链条,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近千家,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基于此,市中区全面抢抓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主动谋划实施了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并推动上升为省级战略,开启能源互联新篇章。
陈景东认为,在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国内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跃进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有望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正在深刻改变我国的能源体系。电力系统运行生态和运行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能源电力系统的供给结构、消费模式、利益格局、技术特征等均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因此要在中央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周岳轩指出,《能源》杂志作为行业内知名期刊,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市中区是济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链优势。《能源》杂志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发挥双方优势,围绕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在品牌传播影响力提升、打造高端产业论坛、能源信息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
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朱文杰介绍了市中区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情况。目前,集聚区有能源相关企业200余家,建成山东省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中心等行业技术平台15个,打造典型应用场景30余个,先后获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晋升“双省级战略”的产业集群,未来,集聚策略将助力市中区成为全市能源企业总部发展的制高点和山东新能源产业升级的策源地。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为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指明了路径方向,同时也对政府机关、电网企业、能源企业进行政策设计、节能减排、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与会嘉宾贯彻会议精神,围绕着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风光储能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解读了国家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吴吟指出,相较于前期规划,“十四五”能源体系规划更加突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更加突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更加突出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加突出提升电气化水平。吴吟认为,现代能源体系重点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储能、氢能,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山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孙伟介绍了山东电力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山东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以及源网荷储各侧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建立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模式、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等未来展望及建议。孙伟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应用市场化路径,发挥价格信号作用,研究完善负荷响应机制和配套政策,引导需求侧移峰填谷,充分发挥储能作用,通过虚拟电厂、负荷集成等新模式,释放居民、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推动需求侧响应与新能源消纳协同互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传统电网正在向能源互联网方向演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孙树敏从微电网角度出发,分析了配电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机遇。孙树敏认为,未来微电网会向综合能源网发展,将电力、燃气、水务、热力、储能等资源捆绑为整体资源,实现电网络、热网络与冷网络三个彼此耦合,电网络将成为来综合能源网的核心,为电网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光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也是光伏大省,累积装机排名第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头羊,隆基绿能华东大区产品技术服务负责人蒋文俊用户需求、产品性能、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出发,介绍了隆基的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海上光伏发展策略,保证因地制宜,为山东提供覆盖多种应用场景的产品解决方案,有力地保障光伏项目的高效运行,助力山东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电力保供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胜利油田经营管理部、油田电力技术专家严川分享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模式宝贵经验。严川认为,油田既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是油田主动适应能源转型的重要实践,更是油田整合资源优势,最大化降低综合用能成本的必然选择,目前胜利油田通过搭建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在胜利发电厂、新能源开发中心、东辛采油厂等单位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已形成相关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未来将全面建成油田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和油田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在行业内和国内重点用能企业推广。
在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储能作为灵活性调节电源将发挥重要作用。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源中心总经理张爱芳表示,能源革命与电力体制改革为储能带来了需求空间,双碳行动下,储能将发挥“电-碳”类金融特性,促推发展方式转型。武汉南瑞开创了钒电池在城市中心电动汽车立体充电站内的首次工程化应用,有力支撑了“双碳”行动的开展。张爱芳认为储能的价值是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调节资源,用起来是关键;储能不是充电宝,与电网友好互动是核心;安全、长时、大容量是新型能源系统下储能技术路线的重要评估标准,钒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的需求关注度在提高,钒电池储能市场充满想象力!
风电同样是新型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山东大学教授张祯滨分享了风电系统电能变换装备与先进控制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
在圆桌讨论环节,三峡能源山东分公司投资开发部主任齐腾、维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监、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部总经理朱林军、华为数字能源技术公司山东区域总经理刘彦春介绍了公司业务的最新进展和重点布局,一起探讨了企业在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中的使命与责任。
在本次会议中,与会嘉宾在经过深入探讨后一致认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大势所趋,搭建能源互联网、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是完成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市场和能源体系的逐步完善,源网荷储互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将会不断催生,助力政府、电网企业、能源企业的共同繁荣。
来源:能源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