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到2021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374降至0.044、下降88.23%。其中,日趋完善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矿山救护队处置各类矿山事故6000余起,成功抢救生还2000多人。但随着煤炭开发战略向西部转移及中东部矿山向深部开发等形势的发展,各种灾害类型复合叠加,加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矿山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2018年组建了应急管理部,经过近5年的体制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构建了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38支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队,其中依托煤炭企业建设了28支、非煤矿山企业建设了9支,依托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建设1支。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在业务上接受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的指导,进行了矿山救护队、抢险排水队、钻探救援队、医疗救护队和专家组“四队一组”模式的改革,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的矿山救护队向集事故预防、多专业救援、集约化培训和多功能装备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救援队伍的转变。
2012年到2021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374降至0.044、下降88.23%。其中,日趋完善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出了一批经典的救援案例,如2015年的山东平邑玉荣石膏矿“12·25”坍塌事故。在淮南、开滦、兖矿等国家队和地方矿山救护队的努力下,成功救出15人,特别是通过从地面施工大直径钻孔,救出了4名被困井下36天的矿工,创造了中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矿山救护队处置各类矿山事故6000余起,成功抢救生还2000多人。
然而,随着煤炭开发战略向西部转移及中东部矿山向深部开发等形势的发展,各种灾害类型复合叠加,加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矿山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立足当下 道阻且险
从煤矿发展趋势看:一是向深部延深。目前,我国中东部矿区煤炭开采深度正以每年10米至25米的速度增加,深部开采矿井快速增多,全国超800米采深的矿井多达160余对,其中超千米的矿井已达50余对。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构造由简单向复杂演变,煤炭资源开采环境呈现出“四高”的新特征,即高地应力、高瓦斯、高地温、高水压,导致煤炭开采的风险因素叠加,水害、瓦斯、冲击地压等危害较大事故易发多发。加之井下战线延长等,事故抢险救援难度增大。
二是向中西部转移。随着中东部矿区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国家煤炭资源开发战略重心向西部转移,晋陕蒙宁新的煤炭年产量已占80%以上。战略重心的转移带来了新建矿井多、矿井井型大、新型风险因素增多等新的挑战。
三是开采强度加大。单井规模超过1000万吨/年的矿井已达49对。开采强度的增大带来了采掘接续紧张、采掘相互扰动强度大、治灾措施不及时等系统性挑战。
从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挑战来看:一是深部矿井事故抢险救援的难度大。主要表现为:事故井下救援的战线长、环节多,发生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大;地面施工救援孔穿越地层多、难度大、精度差、耗时长,成功率急剧降低。
二是应对新型风险事故的经验、能力不足。相对传统风险而言,对新型风险及其致灾机理认识存在盲区,应对经验欠缺,灾变环境下应急决策和现场指挥能力存在短板。
三是应急救援的装备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专门从事应急救援装备生产企业少,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落后问题具有普遍性。此外,还存在矿山应急救援资源分布区域不均衡等问题。
四是矿山应急救援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虽然我国矿山救护“一案三制”基本到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矿山救护队的体制问题仍然存在,统一指挥机制、统一管理模式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授旗并致训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党的二十大对完善包括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内的国家安全体系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所致训词、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指明了方向。矿山应急救援系统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担当意识、提高实战能力,切实锻造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守夜人、逆行者。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与装备日新月异,为建设涵盖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灾害处置、灾后恢复的矿山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提出“两网络、四体系、两机制”整体框架,确保全国“一盘棋”、“一张网”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应急管理部要求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模块化的方向转变,逐步更新、完善应急救援关键装备和设施,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矿山救援技术创新,增强矿山应急救援的综合效能。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按照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矿山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建成了全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一盘棋”,依托华北科技学院、中煤科工集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设了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一张网”,接入3423处煤矿“三大系统”数据,实现了煤矿水害、冲击地压等动态监测监控。非煤矿山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也已基本完成。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进一步明确:依托应急指挥“一张网”,建立完善标准统一、系统可靠、信息共享的矿山应急救援综合指挥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完善事故灾害现场通信设备,提升各类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能力。
综上,在智慧矿山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为加快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出台的相关“十四五”规划和规范性文件为加快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 大有作为
国家战略引领。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安全事故救援又是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的重要方面,加快完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相关重大战略为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而言,就要按照党和国家战略引领,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双轮驱动的作用,加快矿山智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矿山生产领域应急管理体系和矿山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体系。加快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矿山应急救援体制。
顶层设计指引。国家围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等出台了一系列“十四五”规划,其中都对矿山应急救援工作作出了相关顶层设计,这些规划应作为下一步加快推进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指南。
一是按照《“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要求,着力提升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优化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布局,推动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制度化、标准化,提升矿山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专业化应急救援组织。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远程通信指挥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救援实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跨区域作战自我保障能力。
二是按照《“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大幅提升应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三是按照《“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要求,强化关键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调整优化现有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规模、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关键装备转型升级,推进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专业化救援、科学化管理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发展,持续推进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快培育应急救援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建设。推动应急安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战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应急管理类大学,开展应急管理特色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法律法规护航。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健全法制保障,在法律法规护航下规范发展。
按照国家相关规划要求,以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为契机,推进制修订应急管理、矿山应急救援等方面法律法规,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矿山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完善矿山应急救援规章、规范性文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加大典型案例普法宣传。
技术装备驱动。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是加快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的主攻方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矿山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实现智慧应急管理的全覆盖以及灾害事故精准有效处置,不断提升应急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是加快研发矿山应急救援大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尤其是快速掘进救援成套技术、救援钻机装备、矿用救生舱与大功率潜水电泵、快速垂直钻进以及救生胶囊成套救援技术。
二是加快研发矿山应急救援安全防护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如全自动便携式安全鉴别分类仪、微型飞行探测机器、遥控救援机器人等。
三是加快研发矿山灾变环境下信息化、智能化通信技术与装备,发展井下5G、F5G全光连接以及IPv6+技术,解决通信不畅难题。
资源配置优化。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按照《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强化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功能,增强防范抵御重大风险能力;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
人员素质提升。一是加快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引领高校建设。2021年初,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合并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组建应急管理大学,打造全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高地,示范引领全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事业。这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大学建设,优化设置应急管理学科专业,立足应急、面向应急、服务应急,加快培养行业急需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
二是继续完善提升应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要加快落实《“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中布局的相关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更新设施、完善功能、升级软件,增强基地对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保障能力。
三是继续大力实施应急管理干部大培训计划。要根据应急管理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需求,制定新一轮大培训计划,分层级、分类别、分专业开展调训工作,持续提升应急管理干部素质能力。
四是持续强化开展应急管理岗位练兵。继续加大干部队伍双向交流力度,采取轮岗锻炼、以师带徒、实操实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岗多能的高素质矿山救援实战型人才。
应急救援科学。科学救援是加快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要依靠信息化、智能化双轮驱动提升矿山应急救援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评估研判要科学。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工具,科学评估复杂灾变环境下事故灾难后果及演化态势、遇险人员的生存环境、次生衍生灾害风险、救援条件等。
二是决策指挥要科学。要迅速抽调业务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和熟悉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借助应急决策指挥专家支持系统,制定科学、实用、可靠的抢险救援方案,科学地实施救援,做好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善后评估等工作。
三是救援处置要科学。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调集就近救护队,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业救援人员,调集先进、实用、可靠的救援设备装备和充足的救援物资。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采用先进的装备开展人员搜寻、现场侦察。
四是综合应对要科学。事故抢险救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特别是要科学善后,对获救人员要加强医疗救护,抽调最权威的医疗专家,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全力救治伤员;对遇难者家属要采取细致周到的措施妥善安抚;对新闻媒体和社会关切要积极应对、正确引导,防止发生舆情事件等。
作者系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党委书记、华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卜昌森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