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自2020年成立以来,围绕煤、电、气、新能源一体化布局,统筹推进能源产业投资与多元化项目运营管理,在转型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蔡宏伟: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简称吉能集团)原为吉林省煤业集团(简称吉煤集团),2020年8月7日,经吉林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国资委批复更名为“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吉煤集团是2009年在整合辽源、通化、珲春、舒兰、杉松岗五个矿业公司和蛟河煤机公司、东北煤炭工业环保公司、东北输送制造公司、长春煤炭设计院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吉林省唯一省属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组建至今累计生产原煤2.448亿吨。
“十四五”时期,吉能集团将以“聚焦能源、相关多元”为发展战略,力争“十四五”末,打造成为“主业清晰、布局合理、资产优良、人员精干、盈利能力强”的综合性能源类集团,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为吉林省能源供给提供保障。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两年集团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强化煤炭产业管理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蔡宏伟:吉能集团现有四个产煤公司,分别为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辽矿公司)、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珲矿公司)、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通矿公司)、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舒矿公司),共有11对生产矿井,合计产能1300万吨,其中省外产能325万吨。
2022年,吉能集团煤炭主业的工作重点是提质增效。一是煤炭生产稳中趋优。以“定产量、定效益、定接续、定岗位、定人员、定标准”的“六定”工作为抓手,努力实现煤炭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辽矿公司、通矿公司、珲矿公司商品煤产量超额完成计划,集团全年原煤产量同比提高8.5%,省内8对矿井有4对实现了盈利。
二是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吉能集团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专项整治、重大灾害预防和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在“两节”等特殊时段,完善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全年消灭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事故大幅下降。
三是煤炭营销做实做优。吉能集团创新营销方式方法,转变经营理念,创建“大营销”格局,细化省内市场,布局域外市场,坚持营销“五指并拢”,强化营销集中管控,提升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和吉能营销品牌影响力,全年经营煤炭967万吨。践行省属国企社会责任,全力保障中长协合同履约兑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023年,吉能集团还将以“效益至上”为导向,增强煤炭主业支撑能力。按照“一矿一策、分类指导”的管控模式,提升煤炭主业对企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是“六定”标准落地。定产量:组织各生产矿井千方百计完成指标计划,实现2023年产量目标;定效益:全面强化煤质管理,努力多出好煤,多出效益煤;定接续:抓好各矿井开拓工程管理,确保生产的合理性和延续性;定岗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岗位,降低生产成本;定人员:合理调配矿井各专业人员,确保一线充实、辅助精干;定标准:以现代化矿井为目标,制定完善安全标准、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推进矿井“四化”建设,推广普及快速掘进装备,提高单进水平,确保接续平稳,加快矿井“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矿井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矿井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实施扭亏摘帽攻坚战,通过年初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多个子分公司要克服困难实现盈利。
四是打破用人瓶颈制约。努力探索新型用工方式,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快人员结构调整,通过辅助进一线、地面进辅助等方式多渠道满足用工需求,确保一线充足,尽快解决人员接续紧张难题。
记者:目前吉能集团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蔡宏伟:2023年是吉能集团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吉能集团因势而变、转型发展的奋斗之年。
吉能集团和很多老牌煤炭企业一样,随着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面临着改革阵痛和发展风险。
一是债务风险。目前集团债务数额还较大,其中去产能金融债务占比过半,一直由保留企业来负担,集团当前资金紧张,按时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二是企业生存风险。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内部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各成员企业市场化程度低,竞争意识弱,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2023年,我们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改革发展中也蕴藏着无数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吉林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吉能集团改革脱困,省领导多次听取吉能集团改革发展汇报,提供各种有利政策,为我们创造了条件,营造了环境,缓解了压力。
二是新能源机遇。吉林省正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其中“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伴随着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吉能集团与之相关新能源项目也将如雨后春笋般建成运营。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省属能源企业,新能源发展必将为集团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市场机遇。吉林省年需煤炭8000多万吨,吉能集团市场占有率仅为11%,吉林省冬季取暖是刚性需求,省内拥有庞大的煤炭消费市场,这为我们做优做强做大煤炭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改革机遇。随着集团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未来改革方向和目标越发清晰。
记者:未来,吉能集团将以哪些方面为着力点来推进经营管理提档升级?
蔡宏伟:一是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彻底转变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将精细化管理融入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方面,解决因管理粗放造成损失浪费、跑冒滴漏严重等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广泛开展修旧利废、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
二是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利用省国资委“两资两非”信息共享平台,持续加强资产活化和经营,清理后的闲置资产分类造册、分类管理、分类处置,确保国有资产不浪费、不流失。
三是强化物资管控。加大对集团内部管理先进经验选树和推广力度,总结推广珲矿公司全维保、物资管理信息化等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杜绝非生产性材料消耗,强化费用管控,严禁非必要的费用支出。
四是加强地面亏损企业治理。对非煤地面竞争类生产企业分为两类管理。第一类是市场前景好但仍然亏损的企业,在市场开发、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流程、内部挖潜、数字化转型、市场产品定位等方面发力,实现扭亏,争取不断提升利润总额,改变机制,形成完全的市场主体,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第二类是主业不清、扭亏无望的地面企业,实行“两资”“两非”清理,逐步予以市场化出清。
记者: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是传统煤炭企业转型的关键,请问吉能集团的转型工作从哪些产业着手进行布局?
蔡宏伟:一是新能源产业。我们将重点发展光电、风电产业,整合省属国有新能源类业务,适时介入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我们将根据吉林省氢能利用发展规划,参与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群建设,适时介入氢能产业,并积极推进油页岩工业试验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二是能源装备制造业。我们将以数字化工厂、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智能产品为方向,引技术、引机制、引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率和效益。
三是能源综合服务业。以工程技术公司为平台,立足设计、咨询、招标、监理、环保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合作共建等方式,延伸和完善产业链,补齐规划、勘察、施工等要素,取得工程总承包资质;结合新能源业务,参与光电、风电、天然气产业技术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发挥好东高公司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智慧矿山科研平台作用,继续开发云贵晋等地煤炭企业业务,提供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矿井5G通信技术应用;各矿业公司依托现有人员、技术、装备,重点开发晋陕蒙区域煤矿托管服务。
四是畜牧养殖及食品深加工。通过全面监控的经营模式,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安全、绿色、健康为主题,做精做优现代农牧业。
记者:吉能集团在低碳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蔡宏伟:一是推动新能源发展规划落地。我们精心编制了新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吉能集团西部新能源基地”,谋划了12个重点项目。围绕平衡消纳优势,抓好配售电网绿电园区在辽源、珲春建成落地,降低园区内用电成本。同时,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产业,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前期准备,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争取早日投产达效。
二是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我们重点推进了3个新能源项目,打造了通榆6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已完成承台浇筑、集电线路、升压站等年度建设任务,15万千瓦并网顺利通过电网验收。辽矿公司5.455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变电站线路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珲矿公司0.55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式并网发电。
三是具备了做优、做强新能源产业的能力。经过一年多的耕耘和实践,吉能集团在新能源发展的专业化队伍、管理能力和融资渠道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具备了独立大规模开发、运营、管理新能源项目的条件。成立了吉林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对外招聘、内部选拔方式,充实了新能源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