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从494个增加到1019个,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至19.36亿吨
◆2021年以来,智能化煤矿累计释放先进产能近6亿吨
◆25个省份出台了财税等支持保障措施,全国智能化煤矿建设投资累计达1000亿元以上
◆煤矿井下机器人由19种增加到31种
据悉,目前,全国智能化煤矿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0.024,比全国平均数的50%还低。2021年以来,智能化煤矿累计释放先进产能近6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2022年2月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财税等支持保障措施,提前实现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标。
在日前召开的2022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现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给出一组最新数据——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个增至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至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至19.36亿吨;煤矿井下机器人从19种增加到31种,矿山专用操作系统、5G专网等前沿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
孙庆国介绍,仅去年一年,全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就减少6万人,一批大中型矿井固定岗位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尤其是保供以来,智能化矿井累计释放产能近6亿吨,为煤矿安全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01
多方协同联动,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推进视频会透露,随着煤矿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也呈现出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推进力度显著加大、法规标准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取得突破、融合发展汇聚合力五大特征。
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将智能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
国家发改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2022年2月八部委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财税等支持保障措施,提前实现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标。
内蒙古计划到2023年生产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山东2025年将全面完成矿山智能化改造,山西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灾害严重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陕西将智能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考核。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基本实现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100%全覆盖、采煤作业面100%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00%智能化、选煤厂100%智能化、固定岗位100%无人值守“五个100%”的目标。
50多个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相继成立,汇集了1000余家企业、100多家科研院所、50多所高校和21个院士团队,合作范围扩大到通信、航天等11个行业,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应用于矿山智能化建设,跨界合作嫁接、叠加、倍增的效应持续显现。
02
强化示范引领,各地各煤炭企业多措并举
近年来,各地、各相关企业加强示范引领,不断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内蒙古自治区已建成智能化煤矿126处,全员工效达28吨/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山东能源集团智能开采产量占比超80%,累计减少井下人员1.2万人。
陕西相继在陕北、彬长、黄陵等矿区96处煤矿推进智能化建设,已建成10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咸阳市年产90万吨以上生产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
陕煤集团智能化产能占比达到99%,累计压减井下用工1.4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该集团采掘工作面及其生产系统用工减少5000多人;55处煤矿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全员工效达43.8吨/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来源:中国煤炭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