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发展核、风、光等多种清洁能源,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使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广核是一家以核能为主要特色的能源央企。1994年,随着大亚湾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中广核诞生在南海之滨——特区深圳,开启了创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绿色发展之路。
图为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 中广核供图 赖虔瑜/摄
核电,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清洁低碳能源,为保障能源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广核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道路,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已成长为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推动下,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不仅是我国核电技术的创举,也带动了一批核电装备制造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核级焊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数字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表示,通过“华龙一号”的研发历程,中广核全面提升和完善了科研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截至2022年11月,中广核全国九大核电基地在运核电机组26台,核电在运装机2938万千瓦。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投运20台核电机组,另外在建机组7台,在建机组全部采用“华龙一号”技术。2022年4月,陆丰核电5、6号机组获得国家核准,中广核第四个“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应运而生,“华龙一号”得到批量化应用,以更先进的技术助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 中广核供图 魏玉敏/摄
因应时代变化和能源革命,中广核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同时,积极进军非核清洁能源,发展迅速、量质齐飞。截至2022年11月,中广核国内新能源项目已覆盖30个省区市。风电业务形成“海陆并举”格局,累计上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在运风电机组总数超过1万台;太阳能业务装机容量超过838万千瓦。
2022年11月,国内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汕尾甲子一海上风电实现78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中广核在国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也正式突破3000万千瓦。
“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这一点,正是中广核持续发力的地方。除了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中广核在核能综合应用领域也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突破。中广核联合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在多个环境治理领域成功应用并建成或正在建设示范项目。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项目正式投运供热,惠及当地近两万居民,进一步拓宽核能应用边界。
图为辽宁红沿河核电基地。 中广核供图 何鹏/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广核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电行业和中广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主动将企业的经营发展融入到国家整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央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紧紧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促进新兴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
迎风起舞,向阳高歌。中广核将持续安全平稳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大型风光电基地、海上风电建设,推进“风光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着力攻关风电机组“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总结“光伏治沙”经验,发挥大基地环境治理优势,通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加强发展模式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