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项目立项通知。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共同承担,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其中“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项目2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3项。
PART.1
深部岩溶塌陷风险精准防控技术装备研发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昭教授担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深部岩溶塌陷风险精准防控技术装备研发”(2022YFC3003300)项目负责人。该项目瞄准城市深部岩溶地基塌陷灾害风险精准识别与防控核心靶向,旨在揭示岩溶塌陷灾变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质安全影响机制,搭建大型岩溶塌陷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制强干扰环境下岩溶塌陷隐患立体精准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岩溶塌陷的多场监测关键技术与智能传感器及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复杂工况岩溶塌陷危险性动态评估模型,研究建筑密集区、生命线廊道区岩溶塌陷灾害风险容量标定与防控关键技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PART.2
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决策数字化关键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
安全工程学院王恩元教授担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决策数字化关键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2022YFC3004700)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主要针对煤矿多灾害融合监控与数字化决策实际需求,以“灾害监控数字孪生模型建立—风险隐患感知、识别与管控技术装备研发—融合监控与决策平台构建”为主线,旨在建立煤矿重大灾害融合监控预警与智能决策理论,研发煤矿灾害及风险隐患“云边端”一体化融合监控、智能识别、就地判识预警、数字化决策的技术装备体系,形成可推广的煤矿多灾害融合监控与数字化决策模式,开展应用验证与示范,并形成相关标准、规范,推动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PART.3
关闭矿井狭长空间分布式压缩空气规模储能的基础研究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周跃进研究员担任“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关闭矿井狭长空间分布式压缩空气规模储能的基础研究”(2022YFE0129100)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主要围绕关闭矿井地下空间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循环中存在的能量转化、空气渗漏、围岩病害与能效评价等四个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厘清压缩空气充放循环多能量场转化机理,构建狭长空间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能效转换协同控制理论,建立狭长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有效库容评估方法,形成分布式空间长时健康重构技术,实现对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评价。
PART.4
百万吨/年烟气碳捕集传质强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杨丽副教授担任“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百万吨/年烟气碳捕集传质强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2022YFE0130000)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旨在推动传统吸收塔气-液单相反应变革,攻克雾珠和微泡形成控制机理,建立塔内气-乳化相-溪流流动模型,搭建紧凑型多流态吸收塔中试装置,形成吸收塔放大设计准则,完成100万吨/年新型吸收塔集成设计。
PART.5
干热岩水力压裂复合扰动诱发地震机理及监测方法
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魏明尧副研究员担任“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干热岩水力压裂复合扰动诱发地震机理及监测方法”(2022YFE0128300)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主要聚焦干热岩水力压裂复合扰动诱发地震机理及监测预警关键科学问题,旨在开展高温压裂液对干热岩断裂弱面的扰动劣化机制、干热岩压裂缝网远场应力扰动诱发弱面滑移致震机制、干热岩压裂裂缝震源演化及诱发地震微震监测预警方法等方面研究。
近年来,科研院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持续完善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政策,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引擎作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产业需求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前期培育,以项目培育带动项目突破乃至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2022年,学校新增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疆综合科考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课题11项。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