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消息不断,由漳村煤矿牵头负责实施,多家专业技术机构参与的“构建与优化高瓦斯厚煤层区域联合布置生产系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为行业内同等条件下开拓思路提供了经验遵循。同时,捷报又传,经集团相关部门一致认可,漳村煤矿实施的高效掘进、工作面降尘除尘、沿空留巷技术处于集团领先地位。荣誉的背后是该矿始终坚持创新、注重创新、深化创新,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升,推动企业发展的完美诠释。
从“制造”到“智造”的实质变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的深度无疑成为一个企业不断实践“未来已来,唯创者先”创新理念的“试金石”。
说起“构建与优化高瓦斯厚煤层区域联合布置生产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该矿生产科科长崔小康说:“这个项目的成功,既体现在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巨大的社会效益上。比如,该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矿井原本着眼与单个工作面布置的生产模式,从根源上改善了矿井安全生产环境。”
这一个项目的成功,只是该矿多年来致力创新、依靠创新的一个缩影。此外还有“2606高抽巷岩巷高效掘进”和高构造应力区绿色开采无煤柱护巷、沿空留巷改造支护等一批创新攻关项目,也纷纷在行业、在集团内得到了一致肯定,受到了兄弟矿井的极大关注。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该矿总工办主任韩卓鹏边走边介绍到:“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促使数智矿井工程有序推进。比如我们的邕子风井主通风所有数据实现实时上传,具备无人值守条件;井下二水平泵房、压风机房、中央1#、2#、3#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电子封条系统、选矸车间智能称重系统上线运行等等这些项目,对于漳村这座老矿来讲,每一次都是实打实的突破。”
从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再到智慧矿山建设,该矿一直在攀登、超越着一个又一个高峰。近年来,先后实施洗选工艺改造提升、选矸系统优化调整等重大项目,研究重要课题20余项,在探索、摸索老矿吃干榨尽,如何转型发展延长矿井服务期等方面,提供了“漳村经验”,叫响了“漳村品牌”。
从“心动”到“行动”的实践变化
11月27日,一上班就开始忙碌的洗煤厂技术人员吴晓娜,正在按照矿统一要求,填写当月技术创新申报表,本月在洗煤厂众多技术骨干和领导的共同参与、努力下,经过反复实践,由他们实施的《刮板增加耐磨保护层技术的应用》试验成熟,准备上报矿层面进行评审。与此同时,安装队孙鑫也在指导技术员规范填写《液压绞车拖电缆装置》项目申报表。你家有创新我们也有,你家的创新有效果我家的也不赖,如今在漳村煤矿,基层队组比创新、赛效果,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动创新工作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今年以来,漳村煤矿对标集团“1421”创新方向,通过“四箭齐发”,切实构建特色创新生态,激发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箭持续推进核心工艺创新,瞄准集团自主创新方向,重点围绕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岩巷快速掘进、Y型通风等技术研究,班子成员、专业副总、主任师等技术创新团队立足漳村实际,主动揭榜挂帅,进行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的“含金量”“含新量”,推出了一批漳村特色的创新成果。第二箭加快小改小革成果转化,鼓励业务科室、生产队组小革新解决大问题、小改造产生大效益,立足实际小改小革,每月一总结、一评审、一奖励,不搞平均、不挂空名,谁发明、谁得奖、谁受益,让奖励奖到创新者头上。第三箭创新开展“五小竞赛”,找出“五小竞赛”差距,由工会牵头制定《全员“五小竞赛”方案》,每季一评选一奖励,形成了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第四箭加大创新激励力度,修订《自主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健全《小改小革验收评价机制》,用高激励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创新制定《荣誉奖励条例》,评授一批“创新专家”“矿山工匠”“技术大拿”,规范“小改小革职工姓名命名法”,真正让创新员工物质激励、精神荣誉“双丰收”。
好生态决定高品质。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11月份,该矿基层各单位申请、申报、组织、实施各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党建创新项目突破200余项。
从“草根”到“创客”的角色变化
让一部分人干的事成为全部人干的事,让“创客”漳村成为每一名员工的一种共识、一种责任、一种自发行动,全方位打造“创客”漳村。
见到该矿监测监控队冯云岗时,他正在整理《一种皮带机头一氧化碳、烟雾报警自动喷雾控制装置的设计应用》项目的应证资料和实验数据,他说:“就在前几天,矿总工办通知我,这个项目非常有价值,让我整理全套资料,往集团申报优秀成果。这以前想也没想过,就觉得这些高大上的技术项目都是领导们的事,真没想有一天也会眷顾到像我一样的‘草根’身上,接下来我还提出了3个项目,我有信心弄好。”从不想参与、从不参与技术创新,到主动领题、积极创新,冯云岗从“草根”到“创客”的角色变化,这样的现象在漳村煤矿比比皆是。
一种“创客”精神的无形力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项有形的、可以计算的价值。运搬队杨康、王鹏等多人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可调节带式捆绑装置》,不仅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在有效防止物料因震动出现松懈、洒落情况发生的同时,工人操作时间也由原先的45分钟缩短到10分钟以内,捆绑效率大大提升。综掘二队张国杰一手完成的《一种插销式临时护帮装置在掘进工作面的应用》,直接采用推拉槽钢。移动活动环实现护帮,每一个循环作业可节省时间3-5分钟,工时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机电一队李江森提出并推进的《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设备管理新举措》通过二维码信息技术,实现了设备的数字化建档、数据化管理、精准化检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像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这样的创客还有无数,也正因为他们的参与,才使“创新没有终点,创新更无止境!”这句话在漳村煤矿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
来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