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支持的首届“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各方围绕绿色发展、低碳技术、气候问题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城市转型”的角度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贡献飞禽走兽老虎机解决方案。
低碳城市是实现“双碳”重大载体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表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要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一条系统性的城市低碳转型路径。“我国的城市集聚了全国约68%的人口,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到2035年预计中国城市化率有望达到75%-80%。城市创造了GDP、创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创造了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难点、重点、热点都在城市。”
早在2009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作为践行“八八战略”、创建生态市、推进“绿色浙江”的战略抓手,作为杭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方向标”。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胥伟华表示,低碳经济是全球经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向低碳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实现低碳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在2020年10月提出了“双碳”目标之后,中央以“1+N”政策体系确定了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我们以低碳城市为引擎,加速推进杭州的高质量发展。”胥伟华表示。近年来,杭州将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视为首位战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杭州形成了“1+2+16+7”的国家战略体系力量,“1”为一个主要做电池一合体化研究工作国家实验室,“2”为杭州两大装置——超重力场和极弱磁场,“16”为围绕国家实验室形成的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户杭州的7家省实验室。
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杭州首次进入世界前15,位列第14位,城市创新发展已经超过了伦敦、洛杉矶等大牌城市。
碳中和只是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
城市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随着城市人口加速膨胀,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更趋明显,低碳转型无疑是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主席杜祥琬表示,节能提效是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的要素。在目前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是减排的主力。
“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碳强度,是实现碳达峰的基本路径。2021年,我国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远高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2.7倍。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降1%,相当于减少0.5亿吨标准煤当量(Tce),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
优化能源结构也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杜祥琬指出,“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1/10。
“要知道,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业、电力、交通、建筑各个方面都要明确走向碳中和的方向和路径,同时还需要重大创新,即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横向多能互补。”杜祥琬强调,“‘双碳’目标基于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和能源低碳转型,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碳中和只是一个里程碑,而不是终点,未来社会还要靠未来的能源体系支撑。”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