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2年亚布力论坛第八届创新年会于江苏无锡召开,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王稚晟先生参加了主旨为双碳目标与战略技术破局的公共话题分论坛活动,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绿色经济合作将继续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新引擎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欧致力于通过推动中欧绿色复苏,实现经济和贸易复苏。在欧中企已活跃地参与到欧盟绿色经济建设中,与欧盟当地政企在能源转型、低碳工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欧洲经济复苏的引擎。中、欧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理念共识推动双方立法与规划的出台,欧盟加速转型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中企在中国“双碳”政策指导下绿色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欧盟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围绕“双碳”目标落地了一系列举措,完善政策机制。中欧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为中欧企业在低碳绿色发展合作奠定政策基础。
按照《欧洲绿色协议》主要发展方向,欧盟制定2030年阶段性目标,为中企在欧绿色经济的投资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性机遇。欧盟将气候和环境挑战转化为政策领域的机遇,在201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上,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让欧洲在2050年之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大洲。2022年5月2日,《第8次环境行动计划》正式生效,明确了欧盟在2030年前的优先目标:2030年减排目标达成、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循环经济、零污染、生物多样性及减少生产与消费活动相关的气候影响。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绿色新政的核心政策——“Fit for 55”减排一揽子方案,目标使欧盟的气候、能源、土地使用、运输和税收政策满足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5%,其中包括扩大欧盟碳市场、停止销售燃油车、征收航空燃油税、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设立碳边境税等新法案。
国际能源短缺促使欧盟加快一系列有关新的气候变化政策的谈判,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相关产业带来飞禽走兽老虎机机遇。
欧盟启用更紧迫能源脱碳计划,为新能源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5月18日提出“REPowerEU”计划,在此目标下,欧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建设将全面提速,将进一步加大对风电、光伏等领域投资。至2030年,实现REPowerEU目标需要额外投资3000亿欧元。更大力度政策支持与需求释放将为可再生能源企业在欧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同时,欧盟也对《欧盟天然气法规》(EU Gas Regulation)与《欧盟天然气指令》(EU Gas Directive)进行修订。重新修订的欧盟天然气法规纳入可再生天然气和氢气作为未来天然气市场关键组成部分;完善和扩展天然气市场现有第三方准入、输电和配电系统运营商拆分及独立监管机构原则,为欧盟跨境氢气网络制定全面法律框架。
(2)中国坚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双碳”发展实施方向,“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助力中国达成2030碳达峰的愿景。
坚持2030年碳达峰目标,奠定中国“双碳”发展基调。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计划。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稳妥有序、循序渐进,确保安全降碳”。截至2022年5月底,已制定双碳政策的行业领域所覆盖的碳排放量占比约占全国95%。
中国碳交易市场起步稳健,机制逐步完善,为中国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以及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上线标志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公开征集意见。2022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已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列入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逐步形成统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目标,中国正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重点行业企业发布企业“双碳”计划,成为确保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能源、钢铁等相关产业企业如国电投、宝武钢铁表示力争提前碳达峰,将时间提前到了2023年或者2025年。金融企业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开启融资多元化绿色投资支持通道。2021年至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纷纷宣布将承销首批“碳中和债”,中国银行支持几家电力公司成功完成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的发行。以科技为代表的企业也纷纷加入碳中和发展之中,如腾讯在今年1月12日宣布启动碳中和目标规划,3月12日蚂蚁集团锁定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中企加强在“双碳”相关产业与技术的投资,投入到绿色经济体系,打造绿色竞争力。2022年5月24日,华为将绿色环保纳入采购流程,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针对TOP100供应商碳减排目标的设定。吉利汽车则提出至2025年,一级供应商将100%使用可持续电力。中国企业将低碳理念延伸至整个价值链,在供应链减碳、可再生电力方面做出承诺与尝试。
(3)中企积极参与欧盟绿色进程,支持欧盟达成气候环境目标。从中欧合作看,双方应进一步加强绿色经济领域合作,鼓励双方企业建设绿色经济,共同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绿色金融标准,增进双方绿色政策相互理解和协同,加强在碳市场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促进第三方市场绿色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现代、繁荣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助力欧洲实现脱碳目标:欧洲能源系统脱碳将带来大量清洁化需求,能源系统是欧洲脱碳目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主要方向集中在能源系统整合战略(智能电网、交通电气化、储能电池等)、氢战略(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海上可再生能源(风能、海上太阳能和潮汐能等)、翻新欧盟建筑(建筑翻新、脱碳加热和冷却等)、甲烷策略(减少甲烷排放)和跨欧洲能源网络(连接欧盟国家能源基础设施)。
2022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REPowerEU计划,以加速欧盟能源供应多样化。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产能部署、能源供应多样化、提高能效三大支柱措施实现欧洲能源独立和绿色转型。这个计划将促进欧盟对风电、光伏、绿氢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需求,对中企也是投资发展的机遇。
(4)中国企业将聚焦于绿色电力与供应链等更广泛范围的碳中和,为未来产品的全球流通打下坚实基础。
中企助力欧洲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输电系统,达成欧盟能源系统整合目标。为促进能源系统绿色转型,欧盟将采用大规模输电与储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欧盟输电网络安全性与效率。欧洲电网十年发展计划(TYNDP)于2020年评估了154个输电项目和26个储能项目,其中输电项目中有97个为跨境项目;26个储能项目将增加485 GWh储能容量。同时,随着欧盟低碳化政策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及渗透率越来越高,建设智慧输电网络、提高电力系统储电容量能够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使用效率。未来输电技术发展和投资将主要集中于高压线路、变电站、海底电缆等方面。
中国电网企业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领先,超远距离输电项目经验丰富,可为欧盟电网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特高压技术”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与欧盟现有需求吻合。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14交16直”共30项特高压工程。中国企业积累了先进经验并培养了大量特高压输电相关人才,可为欧盟电网建设提供成熟的设备、科技与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积极在欧推进高端输电技术应用,积极支持欧洲电网互联战略发展。2022年2月14日,欧洲输电网运营商TenneT对外宣布,由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美国McDermott、南瑞集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确定为Borwin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EPC总包商,标志着中国高端电网技术进入欧洲。同时,中国的电网相关设备制造商也为欧洲电网带来了成熟、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如正泰电器参与西班牙 Aldesa 400kV变压器项目,进入欧洲主干网输配电业务。
中国风电装备产能稳定,技术产品更新迭代积极,可有力支撑欧盟加速海上风电建设的需求。欧洲海上风电需求陡增,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逐渐提升,中欧离岸风电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欧盟四国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于5月18日在“北海海上风电峰会”上宣布要打造欧洲的绿电中心,并承诺到2030年海上风电总量提高4倍至65GW;到2050年海上风电要增长10倍至150GW。
中国高度重视海上风力涡轮机产品迭代,持续推出高功率海上风机提高单机发电量,与欧洲北海市场需求高度吻合。2021年底,明阳与欧洲知名海上风电开发商在北欧水域开发海上漂浮式风电试点项目,共同探索创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中国风电企业也积极在欧投资建立研发力量,如中国风电厂商远景能源公司在英国布里斯托尔设有欧洲风电研究院。
在海上风电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下,中企已稳定规模化产能,建立了快速响应市场项目需求的能力,协助欧盟推进海上风电建设进程。目前中国风力涡轮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置市场的63%。2022年4月,意大利最大的近海风力发电场在南部港口塔兰托(Taranto)投入运营。随着电价升高,规模化、高性价比风力涡轮产品将为欧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飞禽走兽老虎机选择。
(5)中企支持欧洲向可持续电池生产和使用等清洁循环能源转型。
欧盟推动工业向清洁循环经济转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池(锂电池)、循环工业(环保回收)以及原材料供应;通过提供负担得起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来帮助行业减少碳足迹。
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劲增长,欧盟本土对动力电池产能需求,吸引中国电池动力企业加速在欧布局投资。
欧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建立本地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Fit for 55》 的绿色行动方案,提出自2035年起禁止销售包括混合动力车(HV)在内的汽油和柴油新车。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新车市场的比重超过 10%,自 2016 年以来的五年内增长了约 13 倍。欧盟委员会建立欧洲电池联盟 (EBA)以在欧盟发展电池技术和提高生产能力,减少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进口的依赖。
中国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与经验。宁德时代采用CTP技术、比亚迪研发刀片电池等创新技术,减少零部件使用,简化生产工艺与环节,在降低不良率同时使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中国企业可为欧洲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成熟解决方案,协助推动欧盟动力电池产业商业化进程。
欧洲市场未来在动力电池供应上仍存在缺口,中企可投资动力电池产业,保证在欧新能源产业链完整与安全。到2023年,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量将达406GWh,供应量约为335GWh,预计到2025年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40%左右。欧洲本地动力电池企业起步较晚,中企在欧动力电池投资可为欧洲提供稳定产能,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稳定。依托与欧洲车企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企已开始在欧投资建立动力电池产能。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与宝马、PSA、大众等多家欧洲车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受到欧洲本地车企的认可。2022年4月4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获得电芯生产许可。中国亿纬锂能表示将在匈牙利建设圆筒型电池工厂;中国国轩高科收购德国的博世工厂,建设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
总之,中欧绿色合作落地生根,携手引领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中欧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为中欧企业在低碳绿色发展合作奠定政策基础。《欧盟绿色新政》及中欧当前在绿色经济发展让未来中欧绿色经济合作有巨大想象空间。在欧盟绿色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下,中企对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中国企业在欧盟和全球绿色转型中有竞争优势,在欧中企高度关注欧盟在绿色领域的发展政策与计划,将积极融入欧洲绿色生态系统构建,发展为欧洲绿色转型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中欧绿色合作向前健康发展。
中欧也应有效管控分歧与外部地缘格局对中欧绿色合作的干扰,客观评价和承认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积极贡献,深化环境政策协调、加强监管合作以及促进政策研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