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一座冉冉升起的“能源新都”。在距离神木市滨河新区不到6公里的坐标轴上,矗立着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
回看砥砺奋进的这十年,一张底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红柳林矿业公司徐徐展开——百米井下,滚滚乌金“一键”飞涌,煤炭开采智能高效;从矸石成山到矿在园中的生态蝶变,绿色成为美丽矿山“调色板”;采煤不见煤,低碳清洁生产,优质产能持续释放……红柳林矿业公司在大战大考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陕煤集团、全国煤炭行业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勇于拓荒,转型中奋进的十年
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14年煤炭行业迎来了寒流,市场低迷,煤炭需求乏力,销售困难,红柳林矿业公司同样也面临着困境。如何纾困解难,由“疲”转“兴”成为一道难题。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及体制“四个革命”的要求,为煤炭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至2020年,六年时间里,公司在清洁高效利用、标准体系、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彻底走出传统“挖煤”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企业文化为引领,精细化管理为支撑,挖潜增效内控成本多轮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逐渐从“产能规模型”向“提质效能”型转变。
2016年,公司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行“互联网+”销售模式。同时,成立煤炭销售价格委员会,积极走出去外拓市场。一年时间里走访企业170余家,自主开发客户84家,拉运煤炭342.42万吨,占总销量的23%。
2020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示范”创建目标,即“智能协同”“绿色立体生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三个示范矿井创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智能发展、创新发展、精细发展、人本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发展九大发展指标体系建设,推动“智开采”和“绿生态”比翼齐飞,让全面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化矿井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
攻坚克难,奋进中奋发的十年
地面操作人员一键启动控制按钮,百米井下,采煤机滚刀飞转,滚滚乌金倾斜而下,沿着皮带机源源不断运送至储煤仓。为了实现智能化生产,红柳林矿业公司已经探索了十年之久。
2011年,公司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于2012年,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7米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填补了行业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空白。2013年,《7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持续完善,实现了煤机、支架等单机自动化,机头机尾超前支架全面应用。到2020年年底,公司已经建成9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采煤率达97.7%。
与此同时,公司同步推进智能化洗煤厂建设。在洗选环节,建立了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自动配煤系统等11个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无人化生产、生产数据实时查询、自动配煤入洗,洗煤厂用工量缩减近一半,每年可节省费用2190万元。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智能矿山建设样板。2020年11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勾画出到2035年各类煤矿实现“智能协同”之路。
在“智能协同”示范矿井创建目标引领下,红柳林矿业公司将智能化的目光投向飞禽走兽老虎机领域。积极与华为煤矿军团、王国法院士团队等展开产、学、研、用合作,围绕装备、网络、IT基础设施、智能应用以及综合管理五个方面,制定了红柳林智能矿山总体规划,一批批智能化项目开工建设,一个个智能化成果瓜熟蒂落。
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智能作业管理系统、智能掘进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智能化灾害防治系统等34个智能化子系统。智能化广泛应用,实现了减人提效。矿井生产人数由359人降至190人,掘进进尺单月突破1700米大关。智慧运销助力矿井铁运煤销量突破千万吨大关。
公司携手华为煤矿军团打造的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2022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在全国煤炭行业、陕煤集团尚属首次。
舍我其谁,奋发中奋勇的十年
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度开采,采空区沉陷、矸石堆积成山,矿区周围布满“生态伤疤”。“晴天一脸灰,雨天一身泥。”这曾是红柳林矿业公司职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如今的红柳林矿区,草木竞荣,工业广场、园林步道错落有致,大花萱草、格桑花等植被遍布,矿区生态画卷愈加色彩斑斓。
构建绿色矿山,首先在于解决矿区周边生态问题,立足塌陷区治理修复,因地制宜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井上井下绿色低碳协同发展。2018年8月,红柳林矿业公司对肯铁令沟村委会因采空区沉陷而部分受损的道路进行了修复,恢复南一盘区肯铁令沟河道两岸耕地灌溉渠道,先后完成 30000余亩塌陷区治理,治理率达到 90%,采煤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0年6月至今,公司利用科技助力绿色立体生态跨越,矿区生产生活场景实现了低碳化运行。建成井下磁分离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达33600m?/天,矿井水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形成良好的矿区水循环模式,矿区生活、生产用水实现100%自给自足;“井下空气质量革命”课题研究,同心旋流湿式风机、截割尘源封闭式抑尘技术等多项新装备、新技术的落地应用,综采工作面总尘降尘率得到有效控制,由42.7%提高至72.7%。
红柳林矿业公司以矿区主干道绿化为框架、观赏树木为点缀、板块绿化为园景,通过绿化带补植花灌、乔木,利用见缝插花、立体栽植等多种造景方式,仅2021年便新增绿化面积236.52亩……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让职工真正体验“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的高质量工作、生活品质,绿水青山正成为矿区职工的“幸福不动产”。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自然、生态、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一带、三区、多组团”的形式,创建“高山草原+林果经济”绿色发展品牌,打造生态+科普+休闲+旅游示范科普基地,从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立体生态“新格局”。
面向未来,奋勇中奋飞的十年
十年的砥砺奋进,迎来了诸多“高光时刻”。红柳林矿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绿色矿山、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级、行业级、省部级荣誉;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红柳林”品牌荣获中国煤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红柳林”品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用户首选品牌。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年来,红柳林矿业公司布局人才地图,聚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三个示范”矿井建设所需专业化人才要求,构筑人才强磁场,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
2021年,红柳林“百十一”青年英才开发培养训练营开营。培养出了诸如范国涛、钟凯等一大批优秀青年职工,涌现出了乔伟正、任保利、凌鹏涛等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成为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公司着眼于提升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生活环境水平等方面,让各类人才享受高质量发展红利。在激励创新的氛围下,十年来,公司累计申报全员岗位创新项目3180项,申报国家专利183项,创新效益超过21.4亿元。
此外,公司还围绕核心人才推行MBA学历提升、大学生轮岗等“青”字工程,开展“金牌技术员”大赛,成立“任保利国家级技能大师及劳模创新工作室”综采、掘进、安检、一通三防等技术教研小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出了一批在国家、省市、集团斩获无数荣誉的高技能人才。
勇创一流,奋飞中奋起的十年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从“五园”落成到“太阳石”打卡新地标……红柳林矿业公司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奋起路程清晰可见。
2020年,面对新形势,公司以战略思维、时代要求和发展眼光,坚持“树立标杆、提升形象”“凝聚人心、砥砺奋进”双轮驱动模式,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激活争创一流的内生动力。在弘扬和传承陕煤集团“奋进者”文化、“三特”精神、“北移”精神基础上,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将企业文化迭代升级为“红柳文化”。
“红”,就是红色的信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重大决策部署和陕煤集团发展战略,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一颗红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柳”,就是绿色的希望,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五碳发展”,积极推动“双碳”战略,立足零碳转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大自然美丽与价值,建成新时代中国智能绿色煤矿示范基地。
近年来,公司坚持以文铸魂,注重在文化深植中找抓手、搭平台,让“奋进者文化”“红柳文化”抬眼可见、驻足可观,不断加深文化认同。先后建成党建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园、安全宣传教育文化园、绿色生态文化园“五园”;建成创客大讲堂、太阳石影仪室、等多个特色展厅和阵地;精心设计了墙体喷绘、文化长廊等,投入使用文体中心及25个基层党建文化阵地,使“红柳文化”成为社会、行业走进红柳林、认识红柳林、了解红柳林、传播红柳林的“文化窗口”。2022年6月6日,新落成的“太阳石”新地标,让来访嘉宾和全体职工家属身临其境了解煤炭历史,接受煤炭文化的熏陶。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红柳林矿业公司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陕煤集团矢志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紧盯“931”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不松劲,以“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的奋进姿态,秉持“锐意进取、担当尽责、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引领行业变革、产业变革,率先蹚出一条“争第一、创唯一”高质量发展新路,以新业绩、新突破、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