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杨柳煤矿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评估验收,成为省内第一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
6月27日,信湖煤矿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评估验收,成为省内第一座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
6月17日,在安徽省国资委召开的省属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淮北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良才指出:“我们已累计建成2座智能化煤矿、4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年底前将再建成5座智能化矿井。”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面对灾害治理难、安全威胁大等诸多问题,决然提出“越是条件差越要发展智能化”的战略,依托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
01
精准发力,矿工转向地面采煤
早在2020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淮北矿业集团多次组织外出调研,结合集团实际,多部门联合编制《淮北矿业集团“十四五”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分系统梳理主要建设任务,为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有效指导;各智能化建设矿井分别制定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初期,集团督导各矿抽派专人组建智能化建设管理小组,定期自查智能化系统建设使用管理情况,形成集团、煤矿两级联动机制。
2018年5月3日,淮北矿业集团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杨柳矿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沿袭多年的半机械化、机械化煤炭开采技术开始换挡调速,进入了智能化综合开采模式。
“智能化工作面建成后各岗位人员就逐渐减少了,工作面实现自动跟机移架,只要1个人巡视检查就够了。”杨柳矿职工张明宇回忆,从前,一个采煤工作面一个班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工作面机器一响煤尘飞扬,升井全身都是煤灰,又黑又脏又累,现在可以远距离操作割煤,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如今,该矿真正实现“鼠标化”智能生产。在地面集控中心,可一键启动煤矿井下几百米采煤、运煤设备;轻点鼠标,便可通过大屏幕实时检查井下的每个角落;井下工作人员的定位、采掘、运输、通风等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也一目了然……
02
精益求精,向“智”发力步履坚定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智能化建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先后攻克煤矿复杂环境下综采工作面装备智能协同控制、岩巷全断面盾构机快速掘进、单轨吊无人驾驶、主提升系统智能无人化等多项技术难题,取得突破性成果,为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让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在信湖煤矿。
365个日夜波澜壮阔,一千余名职工风华正茂,当历史的脚步停驻在2022年9月16日,他们迎来了信湖煤矿周岁生日!
365个日夜百折不挠,一千余名职工怀揣信念,硬是把智能化矿井的“施工图”,一步步变成了“效果图”,坚定地走出了一条“智”存高远谋发展的前进之路!
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经济效益看得见。信湖煤矿矿长孙全福说,自投产以来,信湖煤矿各项指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取得了矿井生产“开门红”,吨煤利润、人均效益始终居集团前列。
向“智”而生、“智”引未来。集团机电装备部部长雷雨介绍,集团正在积极推进矿井智能化项目建设,2021年完成了信湖、杨柳2对智能化矿井建设,2022年再建许疃、临涣、袁一、朱仙庄、芦岭5对智能化矿井。
03
精准施策,瓦斯治理变害为宝
淮北矿区地质极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历史上煤炭开采饱受灾害困扰,尤其瓦斯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方良才多次指出:“安全风险是淮北矿业第一风险”“何以解忧,唯有创新”。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在“一通三防”是“定海神针”战略统领下,在“瓦斯是第一灾害”“超限就是事故”等理念引领下,瓦斯防治新技术工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
2018年,推广应用定向长钻孔替代高位钻场技术工艺;
2021年,全面推广地面L型多分支井瓦斯抽采技术工艺;
2022年,全面推广直径339.7毫米D型井大口径地面井技术工艺和地面水平井压裂技术工艺,其中单井最大抽采纯流量36立方米/分钟,最大日抽采纯量60.9立方米/分钟的纪录国内少见。
近几年,瓦斯防治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以钻代巷”实现从井下治理变为地面防治,“一通三防”工作呈现“量”与“质”齐升喜人态势。
做大做强瓦斯发电,让机组跟着气源跑。淮北矿业集团绿色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集团共拥有12座低浓度瓦斯电站,总装机台数87台,装机容量62.25兆瓦。“十三五”以来,集团共利用瓦斯发电9.4亿度,利用瓦斯4.9亿方,各矿井获得国家财政补助奖励款8000多万元。
智能化发展是煤矿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相关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大力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淮北矿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方说。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