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钱鸣高院士的两次见面
9月23日下午13:25分,矿大(北京)的一凡教授发来信息,钱鸣高院士走了,我感到非常难过!
我与钱老师只见过两次面,加起来只有150分钟,但就是这150分钟,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对祖国煤炭事业的关心,对青年人的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7年10月初,我撰写的《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完稿,突然想请钱老师给看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把书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他,之前,我和钱老师有过时断时续五六年的电子邮件交流,每每遇到难题,总喜欢问问先生,他也总是在24小时内回复,经常回复时,说他身体不太好,每天只能看一两次邮件,错过了,就得等到第二天。但我丝毫没有因为他的回复“迟”而抱怨,到感到,先生每次都如此及时的回复。
书稿发给钱老师,就是等待,第二天,他浏览了一遍,了解了全书内容,直接打来电话,说“很好,总结了你二十多年的成果,值得出版,是否想让我说几句话?”。“当然,如果钱老师能给写几句话,哪怕都是批评的意见,我都会如实印在书前面”。“有没有写好的初稿?”。我把自己写的初稿发给钱老师,第二天,钱老师回邮件,说“你写的不能表达我的意思,我能不能自己写一个?”“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就这样,我与钱老师的邮件在大概10天左右的时间里,往复了十几次,有时一天两三次,终于钱老师说“好了,我打印两份,签个字,给你寄过去,你把地址发给我”。
为了表示尊重,我还是说“钱老师,我正好最近去北京出差,我过去取”。
与钱老师约好2017年11月7日上午9点到他家。8点45分,我到了他所在的楼层,准备到了楼层再等一会,9点准时敲门……然而,一出电梯,钱老师已经在电梯口等我了……
图1 钱老师为《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写的序言(局部)
落座后,钱老师亲自给我沏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聊了90分钟,钱老师开门见山说,煤炭绿色开采、保水开采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从煤炭科学开采理论到保水采煤技术,从岩层控制进展到渗流场、应力场、裂隙场演化机理,从榆林煤炭开发到西部煤炭开发,宏观政策,微观技术,一应俱全,谈兴很浓,钱老师还拿出几张A4纸,在纸上用铅笔画一些原理图和设想图……,对于多煤层保水开采问题,采空区储水等科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榆神矿区开发,他从采矿科学理论角度,提出要尽快建议政府开发榆神矿区西部煤层埋藏深度大一些的区域,那里的煤层开采,不会像窟野河流域浅埋煤层开采的环境问题多。
谈话间,钱老师不时提及我哪年哪月在哪个刊物曾发表过什么文章,观点是什么等等,甚至在一些地方期刊上的文章,钱老师好像也阅读过。我突然想起,孙亚军教授曾经几次告诉我,钱老师多次在公开场合念过我几篇文章的片段……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间,我们聊了90分钟,考虑到钱老师年事已高,我们起身告辞,站起来,钱老师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一再叮咛,一定要继续完善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体系,一定要推广好保水采煤技术。
图2 与钱老师面对面交流(2019年11月9日)
一晃两年过去,书稿出版几经周折,2019年10月才出版。11月9日,我专程去北京,把出版的《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给钱老师送去两本,又与他聊了60分钟,临别,钱老师说,适时写一本保水采煤的科普小册子,让煤炭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都知晓一些保水采煤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尊照钱老师叮嘱,我一直在考虑科普本如何写,2019年底也曾写出一个150多页的“看图说话”科普本,但一直不太满意。
2022年7~8月间,我与团队成员马立强、蒋泽泉、李涛、孙强等一起在榆林下矿期间,讨论了几次科普本的撰写,说干就干,与出版社编辑交流几次,听从编辑建议,在150页图画本基础上简化,通俗化,很快完稿,交付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后去拜会钱老师,并汇报科普本创作情况,顺便呈上我们的《保水采煤知多少》普及本,不成想,这一计划无法实现了。
图3 钱老师2019年11月3日给我的邮件
钱老师走了,带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带走了他对煤炭绿色开采事业的无限热爱,带走了他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留下了我们无尽的思念。谨以此文,献给我国煤炭科学开采事业奠基人、煤炭绿色开采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钱鸣高院士!
钱鸣高院士千古!
2022年9月23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范立民,山西曲沃人,曾任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副总工程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飞禽走兽老虎机:煤炭学会千人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