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贵州豫能新田煤矿120万吨洗煤厂,刚刚从地下开采出的原煤,进入全封闭车间,经过筛分、破碎等工序,加工为块精煤、末精煤等,整个选煤过程只见轰鸣的机器和飞驰的传送带在工作。
目前,新田煤矿正在推进实施选煤厂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化升级就是要让煤炭开采更高效,使煤炭利用率更高。”矿长张高清说。
贵州煤炭资源保有量766.1亿吨,居全国第5位。但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贵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程度不高。今年,新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贵州正不断加快煤炭工业改造升级,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开发利用,沿着智能、清洁、高效利用的路径,在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智慧赋能 精准采煤用好资源
8月9日,盘州市山脚树煤矿地下350米,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自动将大块的原煤铲下。原煤经初步破碎,由刮板机、转载机、皮带机运输,随后输送到煤仓。
在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员在屏幕前注视着每个流程。“井下已经实现了采煤机电动控制与记忆截割、液压支架电动控制及可视化远程监控。结合智能化系统,我们在地面就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山脚树煤矿智能化推进小组组长叶文凯说,目前,232408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进入末采回收阶段,采煤需时比以前快了2个月。
“以前煤矿生产采用爆破采煤、三轮车运煤,每天都灰头土脸。”叶文凯说,如今,智能化采煤既改善了工作环境,也减少了人工作业和污染,更实现了精准化采煤,提升了采煤效率。
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助推贵州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1年,贵州升级版煤矿智能化建设持续加快,全年新建成14处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启动建设4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我们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煤矿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和煤炭生产集中度,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省能源局局长陈华说,到2025年,我省原煤产量将提升到1.8亿吨,力争达到2亿吨,公告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也将基本实现智能化。
改造升级 清洁燃烧效率提升
8月8日,在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黔西电厂2号集中控制室内,3号机组运行数据实时显现:“SO2排放值为328mg/Nm3,NOx排放值为180mg/Nm3,排烟温度118℃”。
2021年11月23日,黔西电厂完成3号机300MW燃煤机组空预器创新改造。改造后,排烟温度降低20摄氏度,供电煤耗334.58克/千瓦时,比改造前降低34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按全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计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7500吨。
“效率提升了,煤炭的不完全燃烧现象也随之降低,机组整体更加清洁。”黔西电厂热机检修专家张耀说,目前,3号机组其燃煤热值达16.5兆焦耳/千克,可轻松接带30万千瓦负荷,同比其他机组满负荷出力所需热值降低1.5兆焦耳/千克以上。更重要的是,除烟除尘与脱硫脱硝效率也实现了提升,配合同步进行的脱硝系统改造,氮氧化物排放同比减少1.97吨。
深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升级,推动全省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2021年,贵州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共完成12台共计630万千瓦煤电机组改造,煤电清洁高效水平持续提升。
循环链条 “吃干榨净”高效利用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现代煤化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快了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的步伐。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公司)正是如此,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将煤炭“吃干榨净”,极大地提升煤炭利用率。
天能公司200万吨/年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将煤炭变为焦炭、低碳能源液化天然气、零碳能源氢气、高端医药和材料等产品,一方面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另一方面又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循环综合利用。
“焦炭生产过程会产生焦炉煤气、废水及余热。过去,这些‘废弃物’的潜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造成污染。”天能公司总经理刘毅介绍,公司借助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余热回收转换为中压蒸汽用于发电,副产焦炉煤气经净化可回收生产煤焦油、粗苯、硫酸铵、液氨等,粗苯、净焦炉煤气分别作为苯加氢装置、液化天然气装置的生产原料,产品延伸至20余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中,通过烟气脱硫脱硝、干熄焦余热回收、中水回用等措施,实现了煤炭的低碳清洁利用。刘毅介绍,炼焦产生的烟气经过处理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制标准。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发挥优势,建设安全、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煤化工企业,为贵州经济高质量添砖加瓦。(记者 陈玲)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