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1964年9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任所长,我国甲醇制烯烃(DMTO)、煤基乙醇(DMTE) 技术的总负责人。
刘中民带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面向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煤炭和石油等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方面,长期开展催化剂和新催化工艺过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在煤经甲醇制烯烃以及煤基乙醇技术上取得多项世界级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及缓解大气污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奖励及荣誉,被评为 CCTV 2013 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是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领导的研究集体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刘中民是我国煤制烯烃新兴产业的开创者,是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和工业化的重要引领者。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下游产业发展,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刘中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我国石油资源制约困境,带领团队长期开展甲醇制烯烃这一世界范围内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研究。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成套工业化技术,世界首套神华包头 180 万吨煤基甲醇制 60 万吨烯烃装置于 2010 年 8 月在内蒙古包头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实现世界上首次煤制烯烃工业化应用“零”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刘中民带领研究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攀登,在甲醇催化转化原理相关科学问题上取得系列重要突破,相继成功开发 DMTO-II、DMTO-III 技术,技术指标及经济性不断进行着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在该领域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2021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甲醇制烯烃技术持续创新带动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DMTO 系列技术已经签订了 31 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含出口一套),烯烃产能达 2025 万吨/年,约占全国烯烃产能的 1/3。这些项目的实施开辟了以非石油资源生产低碳烯烃新路线,开创并引领了我国煤制烯烃新兴战略产业,对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供应紧张局面、促进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协调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甲醇烯烃系列技术,刘中民还带领团队于 2010 年开展煤基乙醇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攻克了系列科学难题,在世界范围内首开了煤基乙醇工业化的先河。截至目前,煤基乙醇技术已累计实现技术许可 8 套,乙醇产能达 225 万吨/年,煤基乙醇战略新兴产业已具雏形,将有效满足我国对燃料乙醇的巨大需求,开创燃料乙醇供应多元化的新局面,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及缓解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科研工作努力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刘中民积极倡导并实践研究体系组织方式变革,带领研究所努力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面向国家在洁净能源方向的战略需求,支持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建设和“能源科技革命”,他负责中国科学院“变革性洁净能源技术及工业示范”战略先导专项,提出并倡导建立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系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能效,推动我国能源科技进步、提升能源领域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