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2年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国际会议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最近的大部分时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都在筹备这事。作为我国厚煤层开采领域的一流专家,他很重视这次在“家门口”与国内外同行深度交流的机会。这是一场国内外院士、专家云集的盛会。
“涉及采矿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很多,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一些。但现在媒介很发达,不能到现场的外国专家可以视频参会。”王家臣说。
7月23日一大早,王家臣就在会场忙碌了起来。会议一开场,由他做首席发言。短短20分钟时间,他将我国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40年历程展开梳理,从理论成果到实践案例,从与国际上进行交流到国内专家之间的研讨,娓娓道来。在厚煤层开采领域的多年深耕,打开大脑“硬盘”,历程一目了然。
“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厚煤层开采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放顶煤智能开采的煤岩识别、智能放煤和岩层运动及精准控制,依然是我们重点的研究和攻关方向。”王家臣总结性地结束了发言。
授业之道:秉承初心不断感悟
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关于王家臣的关键词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一个标签的背后都是一段奋斗历程。记者让他从中选出最喜欢的“标签”,王家臣回答:“全国优秀教师。”
“我热爱教学,在一线教学让我感到充实,在教与学中再度巩固知识,实现提升。”王家臣说,“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良心活儿,要真心热爱,用心领悟,秉承初心。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王家臣身高一米八多,浓眉大眼,这是东北黑土地赋予他的“天然优势”。在学术上的钻研,让他带有一种学者的儒雅气质,是大学里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老师。他坚持长时间备课,手写板书与学生交流,这是他对教学坚持与热爱的体现。
“教师都知道手写板书辛苦,现在教学方式很丰富,您为什么坚持手写板书?”记者问。
“我发现手写板书很吸引学生,大家喜欢这种形式,我就坚持下来。”王家臣说,“现代的教学手段固然很先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不能取代的优势。”
勤勉是教学路上的初心,真正使王家臣从教师走上教育领域管理者岗位的原因,是他对教学的悟性。
“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时代需要的人才。而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对基础领域的深入钻研。重视基础学科教育,扎实打好基础理论,是将学生培育成有益于社会的人才的根本途径。”王家臣说,比如学采矿专业的学生,数学、经济学、力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
“外界普遍认为,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尤其煤矿工作,实践不是更加重要吗?”记者问。
“现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注意实践,基础理论一旦错过了机会再回头去弥补,效果不尽如人意。”王家臣说,他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有时会特别要求他们补修一些基础理论课,比如可靠性理论、资源经济学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把专业理论的根扎得更深。
王家臣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再去指导实践。“学习不思考,没法发现问题,学而不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
30多年来,王家臣教授的每一门课,指导的每篇论文,每一次带学生下井实践,都记录着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初心。最近,他的学生张锦旺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过去,王家臣是钱鸣高院士的学生;现在,他是张锦旺的老师;未来,他培养的优秀学生还将培养出飞禽走兽老虎机的人才。这样的深度交融和唤醒,支撑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动着煤炭行业的进步。
科研之道:敢于创新不断突破
教学方面,王家臣既重视勤勉又重视思悟。科研方面,他已然走上厚煤层开采和岩层控制领域的顶端。
在国内厚煤层开采和岩层控制领域,王家臣是知名专家,在世界厚煤层开采和岩层控制领域,他有充分的话语权。他担任过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和研究单位共同创建的世界煤炭研究联盟首任主席,还在多个世界级采煤学术交流会上获得过卓越贡献奖。在世界采矿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大会、美国岩石力学大会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他多次做学术报告,让世界对中国煤炭行业技术的发展刮目相看。
王家臣一直重视对基础理论的研究。遇到问题,他用扎实的基础理论求证、质疑、论证。
王家臣带领科研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厚煤层采场围岩稳定性与控制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顶煤在加卸载复合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建立了顶煤放出规律的BBR研究体系,并通过了现场放煤时间准确性验证。而掌握破碎后散体顶煤的放出规律,是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提高放顶煤采出率的重要理论基础。这项理论,王家臣带领整个团队在几十座煤矿进行了实验,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他个人因此获得了孙越崎能源大奖。
两硬厚煤层、三软厚煤层、高瓦斯厚煤层、急倾斜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每一种条件下的开采,都意味着辗转各大矿区进行研究、论证、实验。厚煤层的高效开采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破解,是近40年来我国煤炭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过去搞科研,一年大部分时间在煤矿,从家出发的时候是夏天,回到家已经是秋天了。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很寻常。”王家臣说。有一次,他从煤矿回来,指甲边缘长满了倒刺儿,这是体内维生素已严重缺乏的体现。
王家臣坦言,科研与教学任务兼顾,是非常辛苦的。科研中的实践案例能充分指导教学,这是一个优势。但现在的大学教师授课任务比较重,科研工作的现场又都在地处偏远的煤矿,两者兼顾确实不太容易。
“煤矿工人不容易,在煤炭行业搞科研,得拿出煤矿工人的精神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能源行业的学府,要求校领导、各重点实验室带头人必须走在行业的前列,担当起引领行业进步的责任。”王家臣说。
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练,养成了王家臣缜密的科学思维方式,采矿这一与大自然博弈的交叉学科,也让他更深刻认识到这一领域必须扎下去培养高精尖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构建起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群。王家臣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学校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建成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示范教育基地,并主编了《能源工程概论》等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下,我们国家的能源战略要求我们实现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绿色安全采煤。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国家和行业输送高起点的科技人才。”王家臣说。
大学之道:探索培养与需求的契合点
“现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记者问。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基础已经非常好了。接下来就是将高校教育推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现在国家高等教育领域推进‘双一流’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入选‘双一流’建设的两个学科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我们要着眼于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阶段,不断进行对重点学科的深入研究,把科研平台变成人才培养的平台,把科研活动变成挖掘创新型人才的机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新型实用性人才。尤其对煤炭行业来说,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安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批勇于钻研、善于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人才。”王家臣说。
“一些企业反映,目前大学教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偏差,企业需要人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您怎么看?”记者问。
“就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的主体学科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本科生缺乏实践机会,是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王家臣说。
王家臣提出,希望有条件的企业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当然,学校也很理解,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前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小麻烦”,但这是一个过程,从大局上看,这些学生未来将要服务于企业,能够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希望有飞禽走兽老虎机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给大学生提供飞禽走兽老虎机高质量的实习机会。
“此外,我们要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和优化,紧随行业发展,倾听企业需求,增强服务意识。也可以尝试创新教学形式,比如一些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一些有助于学生提升的方式,都可以作为创新教学思路的方向。”王家臣最后强调,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把基础教学抓好,把基础学科做优。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