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输电专业无人机、可视化监控、智能巡检终端、在线监测传感器等新科技手段不断发展,输电运检管理模式亟待转型。王庄煤矿深化创新实践,推进“集中监控+立体巡检”线路运检新模式的转型升级,启用无人机对矿6段35KV架空线路双回路进行电力巡检工作,实现了供电线路从“人巡”向“人巡+机巡”的转变。
该矿共有良才—王庄、崔蒙—王庄、崔蒙—岭上、岭上—东崔、东崔—北栗、北栗—古城6段35KV架空线路,全程共计57.7km,线路长且沿途多采空区、塌陷区,沿线交通运输条件不佳,不易发现杆塔倾斜或塌陷角度较小的情况,形成安全隐患。传统人工巡检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该矿供电一队大胆创新,启用无人机电力巡检系统,采取“人巡+机巡”工作方式,对35KV架空线路进行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和事故巡视,实现数智化转型。
该矿供电一队队长王志斌向记者介绍道:“随着矿上智能化的发展,工作面越来越远,架空线路越来越长,我们王庄煤矿架空线路达到57.7公里,由于平时人工巡视存在视角无法辨识的问题,特别是遇到雷雨天气的情况下,人员更是无法巡视,我们矿应用了无人机系统进行巡视线路,可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无计划停电”。
无人机在自主导航下,与架空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按照预定的路线飞行,并巡检线路,当无人机处于自主悬停状态后,可以拍摄架空线路的高清图像,并进行传输,地面检修人员通过监控录像进行检查。即便遇到灾害性天气,无人机依然正常进行巡视检测架空线路、查找线路跳闸故障点等工作,并将采集的所有数据通过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人机结合、内外兼顾的架空线路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彻底打通外业巡检-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消缺管理的链条,从根本上解决输电运检专业在当前条件下难以完成周期巡检计划的难题。
“我们通过利用无人机自主导航和悬停的操控,对供电线路进行精细化巡视,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还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将线路和电塔上的图像,传回到地面分析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矿供电一队技术员房超告诉记者,在通过无人机连续的飞行作业,地面检修人员便可以获取实时视频数据,经过智能分析数据中心系统,进行精细化巡检缺陷智能分析、通道巡检缺陷智能分析、线路通道三维可视化,并自动生成缺陷报告。
该矿通过“人巡+机巡”的方式,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环境下迅速完成,确保用电安全,避免线路事故引起的无计划停电,并大大减少人员高空作业的频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巡检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巡视成本,且无人机巡检安全风险小、巡检成本低、效率高、不受地域及高空影响,灵活性、机动性强,便于携带和运输等诸多优点,可有效解决巡检存在的巡视效率低、设备管控水平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供电管理数智化转型,提高了线路巡检效率和安全性,保障了架空线路、矿区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
来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