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研究方向
我今年35岁,"沉迷"于冲击地压将近10年,从硕士求学到参加工作,先后跟随谭云亮教授、姜耀东教授、姜福兴教授,以及齐庆新研究员,同事们开玩笑,"李海涛基本上把冲击地压领域的'大咖'集齐了。"
玩笑虽然轻松,但冲击地压研究却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近年来,我国浅部煤炭资源逐渐趋于枯竭,深部开采已然成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常态。埋藏越深,煤质整体越好,但随之而来的,是与浅部显著不同的复杂环境和灾害挑战,冲击地压便是眼下乃至未来一定时期内,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的本质,是煤岩体内部大量弹性能突然地、剧烈地释放,而控制它的能量或应力,既无法被直接观测,又不能被充分测量,还与矿井地质赋存、采掘部署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由此使得冲击地压孕灾机理、防控原理、基本物理过程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回答。
科研不易,尤其煤矿
冲击地压作为工程问题,从工程实际中提炼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尤为重要,常驻煤矿现场就不可避免,尤其是服务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的那几年,由于离得近,更是有机会就往矿上跑,去了之后,跟班参加例会、更新矿压数据、分析周期特征、跟踪井下显现,以至于后来从门口保安到各个科室,再到煤矿领导,都知道有这么一号来了就不打算轻易走的人。
京西矿区素来有中国"地质百科全书"的称号,倒转向斜、雁列式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一样不少,煤层埋深又超过千米,顶板又极为坚硬,煤层还具有冲击倾向性。诱发冲击地压的要素不但全,而且都处于较高水平,井下的煤炮、炸帮都是家常便饭,头顶着震落的煤渣测数据也已经习以为常,说实话,每次升井都会有新的人生思考。
苦尽甘来,乐在其中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期驻扎大安山煤矿,我和团队最终提炼出了能够体现矿井差异性的冲击地压"井-地"信息联合动态预警算法,并通过配套优化微震及应力监测系统,形成了系统的冲击地压动态预警平台。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一些感悟
科学研究从来没有轻而易举,但我们可以选择乐在其中。实现煤矿"零冲击"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但煤矿数字化转型为冲击地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我将继续保持初心,和团队一起,积极探索冲击地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我国煤矿安全事业的赋能升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海涛,1987年4月生,山东菏泽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专注于煤矿冲击地压孕灾及防控机理研究,并积极探索冲击地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先后被聘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三级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一级科研骨干、飞禽走兽老虎机:煤炭学会千人智库技能专家,2021年获第三十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负责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点项目2项,主持完成京煤集团、义马集团等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以第1/2发明人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1项。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来源:中国煤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