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是必由之路。近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确定了相关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进一步引导煤炭企业改造升级,更好发挥煤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作用。
一块煤可用于发电、供热,还能拿来加工合成氨、焦炭、甲醇等各类产品。用途虽然不同,目标却有共性——利用必须清洁高效。
煤炭下游产业链环节众多,究竟达到什么水平才算“清洁高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下称“通知”)给出了答案。“通知”涵盖了煤炭洗选、燃煤发电、燃煤锅炉供热,以及煤制合成氨、甲醇、烯烃等煤炭转化细分领域,针对能耗、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指标,分别确定了不同领域的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了新标准,企业随之迎来新考题——如何全面认识“两个水平”,差距怎样弥补?
指标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前,我国燃煤发电、煤化工等领域的多项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何又提新标准?多位专家指出,这对提升煤炭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及碳排放水平、推动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夯实‘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发挥煤炭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实现能源低碳发展的根本。”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吴立新表示,提高洗选加工水平,精准适配符合用户需求、品质稳定的优质煤炭产品,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燃煤发电、燃煤锅炉供热、煤炭转化占煤炭利用量的85%以上,代表了煤炭利用的重点方向。“通知”聚焦重点领域,有利于引导重点用煤行业和企业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难动摇,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坦言,我国煤炭使用面广、方式多样,经过不懈努力,部分领域的能效提升、污染物减排逼近现有技术极限,但绝非没有提升空间。“比如现代煤化工产业,得益于技术多点突破、装备配置高,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即便如此,各细分领域均存在待挖掘的节能减排潜力,更高效的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创新仍是重点。”
“指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将视行业发展和标准制修订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张绍强举例,“通知”首次将兰炭相关指标单列,说明低阶煤利用开始受到重视,这是很大的进步;煤制油、煤制气暂无规定,是因为这两个领域在运项目还不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实事求是的指标体现了科学性,更有可操作性。”
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按照“通知”,新建煤炭利用项目应对照标杆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于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引导企业有序改造,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一般不超过3年,未按期完成的则将被淘汰。“这既推动完善了新建项目审批和建设相关要求,又促进了存量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改造升级,为各级政府部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形成主动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的正向循环。”吴立新称。
“两个水平”也将为企业带来改变。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建立告诉记者,基准水平相当于“准入门槛”,为各重点领域的关键指标设定了下限。升级改造过程也是行业优胜劣汰的筛选,规模偏小、技术落后、装置陈旧的项目,达不到标准将被加速淘汰。“标杆水平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结合国家现行政策、标准中的先进能效指标值和最严格污染物排放要求,不仅为企业指明了努力方向,而且‘蹦蹦高可以够得到’。我们正在规划的新项目就是奔着标杆水平去的。能耗、排放水平更优,必将带动效益提升。”
对此,内蒙古正能化工集团董事长李玉奎感触颇深。“由于兰炭被列入‘两高’范围,我们经常会遇到项目审批、金融贷款等门坎性难题。能耗究竟降多少合适?排放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行?长期苦于无据可循。现在,有了量化指标,我们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下一步将严格对照指标,从设备更换、技术升级、节能改造、余热利用及污染物减排等环节,全面系统升级。达到指标要求的兰炭项目,才能说是真正实现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单打一”模式难以持续
机遇有之,挑战亦有之。“去年,榆林兰炭行业曾因生产方式粗放、环境问题突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行业整体缺乏先进技术,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小散乱项目居多、产业链过短,多年形成的顽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李玉奎提出,兰炭具有固定碳高、化学活性高及灰分、硫、磷含量低等优点,产品本身符合清洁化的方向,但生产全链条都需走向绿色、高效。“既要依靠新技术新装备,把单厂水平提上去,也要整合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打破项目单打独斗的局面。否则,即便能够做到清洁生产,也很难实现高效利用。”
王建立也强调了“合力”的作用。“项目升级改造的核心是技术,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离不开全行业形成合力。再如,项目进入园区、基地,可以共享环保、物流等配套设施,从而减少用能、降低排放。但有些项目,在规划选址初期考虑不足,周边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就建起来了,无形中拉高了减污降碳成本,更难形成规模效应。‘单打一’的模式难以持续,清洁高效利用离不开上规模、高端化的多元发展路径。”
“通知”还提出,要整合已有政策工具,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市场调节和督促落实力度。“政策支持也是合力的重要组成。”王建立举例,在现代煤化工行业,部分税收政策延续石油化工标准。二者产品虽结构相似,但以煤为源头的工艺路线、成本核算等实际情况有别,一味照搬并不可取,甚至有可能加重企业负担,影响落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积极性。“此外,对于达到标杆水平,确需发展的新项目,建议配置稳定的煤源,在合规的前提下考虑加快审批流程,推动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整体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