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问题的由来
01
从碳减排到碳中和的演变过程
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机制安排,但是由于美国的干扰,《京都议定书》直到2005年5月才生效。为了说服美国重返气候大家庭,2007年达成巴厘路线图,开始了发达国家绝对减排、发展国家相对减排的制度安排。2015年各国达成《巴黎协定》,决定为了实现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并为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提出了终极解决方案,即全球碳中和的制度安排。在2021年的COP26上大部分缔约方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承诺。
02
碳中和的本质
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发展转型。资源推动型模式下,随着不断发展,资源不断稀缺乃至枯竭,必然导致发展成本增加、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以资源推动型模式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在技术推动型模式下,随着技术进步,发展内容可以不断更新,发展的成本不断下降。技术支持的发展的模式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因此这样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进而,技术创新和进步可以使得发展与能源、资源脱钩成为现实。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出台的背景
01
国家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的研究
1992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环保局在世界银行和UNDP的支持下,进行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与控制策略》研究,向中央提出了减排温室气体的三项主要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
2005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了关于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研究,为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定》和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2009年中国首提减排措施提供了支持。
2013年,国家启动的关于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2030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国家自主贡献各项目标的基础,提出了本世纪中叶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愿景和技术路径。
2016年,启动了国家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国家自主贡献更新报告的总基调,以及面向本世纪中叶的国家低排放总体战略——碳中和的目标。
2020年,开始部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技术路径和路线图的研究,为922重大宣示以及中央的决策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02
922重要宣示之后中央的紧密部署
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做出了30/60目标和愿景之后,2021年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今年3月15日中财委会上,中央提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七大意见;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进一步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图;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到全国一盘棋,防止“运动式”达峰,先立后破等;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个部门开始按照中央1+N的部署陆续颁布一系列的文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发展趋势
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实现路径就是先达峰,再稳中有降,然后实现快速下降,最后实现碳中和。
目前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正式宣布碳中和,这就意味着占全球经济总量85%以上的国家,都开始走低排放发展之路。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转型的主流和方向。
如何应对碳中和的挑战是一个多选题。我国可以通过唤起民众的力量,利用市场和技术创新,结合自己的制度优势,三者完美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01
如何落实碳达峰的短期目标
首先要明确总体要求。“十四五”是攻坚期,2025年做到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70-75%的地区和行业率先达峰。“十五五”是收尾期,巩固达峰成果,形成稳定的平台期,为2035实现稳中有降奠定基础。对总的排放水平进行控制,不要攀高峰,防止高碳锁定。
其次是分类施策,推动地方逐步达峰。要求中东部地区率先达峰,为西部及落后地区发展留出空间;鼓励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提前达峰,允许落后地区2030年以后达峰。
第三,抓住主要矛盾推动行业依次达峰。工业行业率先达峰,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炉等高排放领域的率先达峰。建筑、交通可以在2030年左右达峰,个别行业可以在2035年以后达峰。
第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推动煤炭石油尽早达峰。加快电力转型,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最后,统筹减污降碳,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等。
02
如何落实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首先,要做到四个统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搞两张皮;统筹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统筹转型与安全的关系等。总之,平稳过渡,平稳发展。
其次,要分门别类制定碳中和的路线图,要让一部分地区率先达峰和碳中和,一部分行业率先碳中和。
最后,要先易后难、分步落实碳中和,循序渐进;从战略上藐视困难,从战术上重视困难。
通过创新解决所有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发展转型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不可能”就是一种机遇,创新者的责任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新型企业的责任就是推动创新朝着理性、合理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国家、地区、城市还是企业,在全球碳中和的过程中只有直面挑战,才会赢得未来。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