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沁源县康伟煤焦有限公司 郭向文
目前,地方煤矿管理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就是煤矿安全控制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地方煤矿的主要管理者没有搞清楚—安全管理究竟要管什么?怎么管?他们最担心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最头痛各种零打碎敲事故不断。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分析目前地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控制,即:对人、财、物的控制。一类是对软件基础设施的控制,即宏观管理。硬件管理表现在由于地方煤矿起点低,基础薄弱,企业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性季节工,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心理上缺乏市场考验的能力,主人翁仪式和集体观念,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集约化、机械化采煤作业,并且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高效的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往往会导致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机、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软件控制表现在管理,科学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科学技术必须通过管理才能转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煤炭工业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从企业(或人)自身经验归纳的一些方法、原则进行管理,也就是经验管理。而现代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并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越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现代的,严格的管理手段和高科技的网络监测信息,能动地分析、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使事故的概率达到最低值。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应从概念确定、问题分解、途径选择、措施制定、责任划分,制度简历、体系构建,知道战略规划和评价系等方面着手,系统地创建一个煤矿安全管理模型,以解决管理体系缺位问题,帮助煤矿管理者设计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撑个煤矿生产过程,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的需要。
一、 煤矿安全管理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
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据此,可以确立下列概念。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
实现煤矿安全,必须创造可靠的环境,具备良好的素质,并有效地消除侥幸。根据上述
定义,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也就涉及两个问题,即环境和行为,素质与侥幸最终反映在行为上。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环境管理+行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来开展。
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机人身安全。
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机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
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
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
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使煤矿安全管理实现有效控制。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途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责
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战略等。
目前,安全管理体系的缺陷主要是:大体系缺位,即环境标准与
评价体系、行为标准与评价体系以及责任体系有缺陷,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战略缺位。
二、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管理对象
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空间、条件、辅助系统。
系统是指生产系统,包括物流系统、风流系统、人流系统、抗灾系统;
空间是指作业空间和通行空间,取决于装备条件和支护条件;
条件是指自然条件,包括有害气体、粉尘、火区、水源、构造和地压等;
辅助系统是指对系统的监测和监控系统,与系统本身无关,是间接系统。
行为管理的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意识。
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和技能。
知识包括对系统的了解,对空间的了解,对设备的了解,对工艺的了解,对常识的了解,对管理制度的了解等。
技能是指对设备的操作水平。
人的意识是指行为的动机。
2、 煤矿安全问题
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从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看,
主要存在六大问题:环境上不可靠,行为上不规范化,措施上不得力,责任上不落实,体系上不健全,战略上不到位。
环境上不可靠,主要表现为:系统缺陷——特别是通风系统和抗灾系统缺陷最突出;
装备落后——特别是采掘工艺和装备差异很悬殊,有最先进的,有最落后的,关键的问题是:落后的占了绝大部分,尤其小煤矿几乎还停留在原始状态;
条件恶劣——水、火、瓦斯、构造、地压等,时刻都可能危机安全。
行为上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措施上不得力,主要表现在面对安全上存在的一切问题,没有系统的措施来解决,
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只是浅层次地解决。比如,对于火灾,不是彻底地灭掉火区,只是封闭火区等。
责任上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体系模糊,二是责任只对事故结果负责不对过程负责,导致责任不落实。
安全责任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事故的结果负责,不是对环境和行为结果负责,应当把事故责任向前提一格,重点制定对环境和行为管理的责任体系,落实事故责任。
体系上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整个安全管理缺少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体系来支撑煤矿安全生产过程,没有系统地设计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途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战略等。
战略上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没有实施战略管理。或者说,安全战略缺位,缺乏从战略的高度设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想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应围绕上述六大问题研究措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3、 安全管理途径
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
面,二是行为方面。
环境达到安全的途径:技术、工程和装备。
环境不危机安全,首先系统要合理,只要通过科学设计,并按照设计建设成这个系统,才能实现系统合理。所以,技术与工程是解决系统的关键途径。而采场空间等的可靠性,必须通过提升装备来解决。
行为达到安全的途径:培训和制度。人的素质问题,必须通过培训来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必须通过严厉的制度来约束。
通过培训,达到对系统的了解,对空间的了解,对工艺的了解,对设备的了解,对常识的了解,对管理的了解。
通过制定严厉的制度约束行为,规范行为,做到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4、 安全管理措施
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
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
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选择最好的专家进行设计、投资建设,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措施。
提高装备,要采用良好的设备,并与优化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实现集约化生产。采场空间和系统空间,需要通过提高支护装备,提升安全可靠程度;采掘效率,需要通过提高截割和运输装备来实现。
改善条件,就是对危机安全的有害气体、火区、水源、构造、地压等,采取技术措施,消除隐患。
行为管理措施:测试知识、评定技能、消除侥幸。
培训是解决素质的途径,而测试知识是关键的手段。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掌握是否具备应用的知识。否则,不得上岗。对常规知识、专业知识、作业知识、行为规范和设备性能的测试是必要的。通过“三违”处罚办法,消除侥幸心理。
5、 安全管理责任
技术责任——对环境的设计负责,即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设计等安全可靠性负责。不同层级的技术人员,负责不同的技术责任,由此划分技术责任。
行政责任——对环境的结果负责,这里分为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投资负责,管理责任对环境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负责。
行为管理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对行为的教育负责,即管理者对行为者的培训与教育负责。使用了没经过培训或不合格的员工,完全是管理责任,因无知而出了事故,谁使用,谁负责。
自身责任——对行为的结果负责,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自身责任有两种后果,一是自己的行为生产的结果伤害了自己;另一种是自己的行为后果伤害了他人,或连自己和他人一并伤害了,行为者都要负责任。
6、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
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安全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责任制、环境管理标准、员工培训制度、岗位技能等级制、“三违”处罚制度、安全风险抵押制、安全管理奖罚制度等。
绝大多数奖惩制度存在的缺陷:以事故结果为评判标准,不是以环境和行为结果为评判标准,两者应当联动。
7、安全管理战略
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系统优化目标、步骤、措施。应对系统作全面的科学分析,找出系统缺陷,拿出解决技术方案,定出投资规划,制定措施,明确责任。
装备提升目标、步骤、措施。应制定工艺设计方案,选择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列入投资计划,制定实施步骤与措施,落实相关责任。
条件改善目标、步骤、措施,应将瓦斯、火区、水患、构造、地压等危机安全的因素,从抽放、扑灭防治、回避与释放,系统制定出技术方案与投资计划,排出实施步骤,落实相关责任。
行为管理规划——素质提升目标、步骤、措施。应对员工的培训与技能提高排出实施规划和投资计划,设计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以及技能等级目标。
行为规范目标、步骤、措施。应规划在何时从根本消灭“三违”现象,何时使规范的行为成为习惯,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办法和措施等。
二、 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
目前,在煤矿环境安全评价上,主要评价系统的可靠性、装备的可靠性、条件的可靠性,
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套比较科学、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但还必须针对完整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此,主要补充下列内容:
安全管理措施评价:包括评价措施的完整性、措施的可行性、措施的经济性、措施的可靠性。
责任评价:包括评价责任的严密性、责任的准确性。
制度评价:包括评价制度有无缺陷、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战略评价:包括评价战略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战略本身是否正确,包括其完整性、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
管理者素质评价:包括评价管理体系中,充当主体责任的各级管理者的资质、学历、经历;以及管理者的数量、专业人才结构等。
三、 结束语
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煤矿安全事故,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特大事故不断,造成人
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生产极坏的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问题,作为煤矿管理者应认真总结和思考,大家共同努力,找出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这个管理模型是从理论上设计的,其作用主要是:为管理者引入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指出一条管理路径,也为监察者提供一幅流程图。因此,围绕这个模型,还要做大量的工程设计,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的。